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Freud)1922年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人家庭。他的祖父是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他的绘画题材宽泛,并受到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其绘画较为精致入微但却开始具有某种后来的敏感。
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弗洛伊德的风格对“新生代”潮流的兴起具有强烈的感召力。中国的艺术家们正是在表达人对现实的“异样”感觉上,寻找到“弗洛伊德式切入”,这当然为弗洛伊德所始料未及,但这也正显示了他作品跨越时空的魅力。
卢西恩・弗洛伊德(Lucian Freud)是著名心理学家西蒙・弗洛伊德的孙子,出生于1922年12月。诚如所有有教养的维也纳人家庭,他的长辈在他幼时的环境里便创造一种维也纳意识--一种怀疑与探索精神。在曰耳曼语系中,奥地利人对孤独的敏感几近与生俱来,文艺作品中遁世隐居的主题每每映现出肉体中不安定分子的漂泊之影。作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的祖父让年幼的孙子读四行诗《绞刑架下的歌》,在他的起居室里挂上布鲁盖尔的画……,这一切致使他形成一种特殊的知觉力。到了1933年,卢・弗洛伊德跟随父亲移居英国,这位奥地利人成了后来著名的英国画家。酷画网;Ni7rc+MX*oK0H
卢・弗洛伊德20岁以前的作品几乎全部直接依靠观察所得的材料。那时候的英国、实际上是慕尼黑的英国--已被战争的预兆吓得毫无生气,人们心理所郁积的莫名恐惧远多于言行的表露。或许是幼年时期的性格导致,也可能是他对现实的敏感,他青春的灵魂被二条看不见的线导引着迂回在感觉和梦幻的旅途。六十年代的卢西恩・弗洛伊德的确远离了喧嚣的国际艺术潮流,开始向自己领域的纵深方向掘进,与真人等大或整个上去痹绘人更大幅的作品里,被画者常有一种不屈的姿态,或头部颂斜向后,或双臂抬举,作品主题迷失在前所未有的生动效果之中。好似一股强烈力量驱使画笔,呈环状的、Z字形的、拱形的笔触在粗帆布上敲击出粗暴的肌理一-这种激斑翻腾的曲线是50年代末期画法的升华,足以让人产生震颤的惊异。 卢西安·弗洛伊德的油画作品《两个孩子的倒影(自画像)》于 1965 年完成。艺术家通过将一面镜子放在地板上的脚边来实现这种奇怪的观点,让他画天花板,就好像它在他周围一样.对于背景,他用调色刀在画布上旋转颜料,营造出黑暗和海绵状真空的外观。图像顶部的灯泡巧妙地暴露了天花板的高度。罗斯和阿里博伊特,两个以不同寻常的小尺寸展示的小孩,是他自己的孩子。矮人天津四的照片激发了他的视野埃及开罗博物馆的墓。他的自画像的巨大与他孩子的渺小之间的对比很可能象征着弗洛伊德的意义感。《与两个孩子的反思(自画像)》中画布上的主导人物似乎是一个不容小觑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