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倪瓒《紫芝山房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 倪瓒 紫芝山房图 纸本水墨 80.5x34.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鉴赏
倪瓒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山水师法董源、荆浩、关仝、李成 ,加以发展 , 画法疏简 ,格调天真幽淡。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墨竹萧爽清丽。论画主张抒发主观感情,认为绘画应表现作者“胸中逸气”,不求形似,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紫芝山房图》以水墨画河岸、疏树、竹林和小亭,对岸山峦起伏,构图简洁,具清逸萧疏之趣。此幅墨色淡雅,侧笔写山石轮廓,苍劲沉着,画竹之笔尤为遒劲有力,是云林精品。此幅虽无年款,但根据画风特色,推测为倪氏七十岁左右之作。
画中土坡窠石,上生杂树三五株,间有新篁修竹依傍,临水置一茅亭。中景以水相隔,或有洲渚。远处山峦清晰可见。一种“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的淡泊旷达的心态尽现纸上。画面疏朗清淡,画上有冗长的題款,是整個画面的一部份。字体的橫直笔法与画法很像,实际上是用写字作画,純粹在表现內心的风景,而非真山水。
倪瓒的作品主要有两大格式,一是一河两岸三段式,一是枯木竹石图,《紫芝山房图》属于前者,画面简淡超逸。对中国山水画来说,无论在境界上还是在技巧上,这种简单的美均超过繁复的美。通过作品确立了新的创作理念和审美标准,这应该是倪瓒对中国画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