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山水画
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龚贤的山水画具有独特的表现力。他经过长期的探索与不断升华,创造了前人不曾有过的浑厚、浓郁的山水画新风格。本文以对龚贤山水的技法为切入点,逐步分析其层层复加、多遍积染的笔法和其构置奇巧、大方端庄的构图方式,进而感受龚贤高尚的人格和独特的美学品位,体验龚贤山水画中令人心驰神往的山水意境。
龚贤(1619-1689年),字半千、半亩、清凉山人等,祖籍江苏昆山,流寓金陵(南京),为清初著名山水画家,“金陵八家”之首。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飘泊流离,入清隐居不仕,居南京清凉山,卖画课徒。擅画山水,风格独具。
龚贤为“金陵八家”之首,其画风在整个中国绘画史上可谓独树一帜,尤以浑朴沉着的特点为人称道。在绘画风格上,龚贤虽深受米氏云山的影响,却着重于积墨法的发展,通过简单笔法的积叠来表现树木、山石、云水,虽然不及他人笔法的变化丰富,却将江南山水既清灵又深邃深远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 是他超越前人的过人之处。
龚贤在用笔上追求遒劲,即柔而不弱,刚而不脆,在用笔方式上他强调中锋用笔,这和自元以来,山水侧锋用笔的风气相反,说明龚贤在用笔方法上继承了宋人的传统。正是其中锋运笔的遒劲,造就了龚贤深厚含蓄的艺术感官。
在他众多的山水画中,景观地形多为平原、低山和丘陵。在构图形式上以平远山水为主,同时在局部也兼有高远和深远。他以这种基本的构图方式,加上自己对山水走向的理解,和对景物的巧妙布置,往往能使画面表现出令人神往的幽远而神秘和宁静而高深的风貌,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这不得不说龚贤是一位精于构图的山水画家。研究龚贤对我们来说,既有利于对山水画的笔法学习,更能帮助我们加强对写意与画意关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