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荷塘风情,盛夏时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意美景,赋予了荷塘多少盎然生趣。然而,秋天的荷塘较之夏天并不逊色多少,虽然荷叶在瑟瑟的秋风中肃杀枯黄,鲜艳的荷花在秋日的夕阳中花瓣落尽,但枯卷的荷叶上经脉分明,仿佛在展示一种生命的历程,那更具艺术张力的丰姿造型,是秋日最生动的荷塘情趣。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而在清代画家边寿民的笔下,就成了一幅笔法苍润、色调清淡的《秋莲图》,一枝一叶都是诗,生动着岁时的风景。
边寿民的这幅《秋莲图》轴尺幅不大,纵71厘米,横38厘米,水墨纸本。画右上大片留白处,题有一首五言诗:“堕叶一枝秋,凉风四五里。吹落红莲衣,余香犹在水。”落款:“寿民”。钤白文“颐公”、“寿民”二印。作者自题诗诗句清雅,立意紧扣画面主题,写出了荷塘在季节嬗递中变换的自然规律,充满自然旨趣。书法字体颇大,结体丰满,一笔一划显得工整娴熟,苍劲浑朴,与画中水墨景象自然协调,诗画印相互结合,使卷轴平添出一种风雅的文人画氛围。
整个画面设色淡雅,境界清幽,联想丰富。作者截取深秋荷塘的一角景色,采用写意的手法,以水墨渲染描绘枯荷间秋莲盎然生长的情状。只见在荷塘水间,一支粗壮苍劲的荷梗从顶部荷叶处开始弯曲向下,在季节的变换中,原本向上展开的荷叶日渐枯卷,收拢向下垂临水面,就像一把收拢的雨伞。细细观之,它又像一位窥破世事红尘的荷塘仙子,经过冬的孕育、春的萌生、夏的灿烂后,对人生的旅程进行了最中肯的总结:将一片生命的绿色收起,奉献给秋天的是饱满的莲蓬,是生命的美好意义。那枯萎的黄叶间,还有一处仍然泛着一丝绿意,在数支菖蒲的映衬下,仿佛还残留着生命的原色。另一支荷梗紧贴荷叶弯曲生长,身躯被风雨雕饰得日益佝偻,但还是坚韧不拔地向上延伸,墨意浑厚,风骨凛然,神气迥出,透出一种不惧风霜雨雪的精神状态。尤其是枝头的一只丰满熟透的莲蓬,虽寥寥数笔,却活力四射,彰显出一股生命的力量,给荷塘萧瑟的秋景带来一丝生命的气息。
作者以淡墨干皴擦渲染荷梗、荷叶和莲蓬,以浓墨点染莲子、菖蒲,虚实结合,兼工带写,朴古秀逸,借喻、拟人手法均有,给观者带来无限联想。尤其是硕大的枯荷与饱满的莲蓬,通过用墨的一虚一实,明暗对比十分强烈,让人从荷叶的败残联想到莲实之成熟得来的不易,二者生动隽永,雅俗共赏各极其趣,珠联璧合,很好地烘托了画面主题,以及作者想要从中表达的寓意。
边寿民一生优游林泉,淡泊名利,寄情于书画艺术,曾拒绝康熙第四子胤 “一游都门,可博进取”的好意劝说,自具节操,作为一位文人画家来说,其追求真是难能可贵。在这幅水墨恣肆、画意精妙的《秋莲图》上,可以管窥到作者追求自然、心寄画情的精神写照。
“蝉噪乘凉江雨轻,芙蓉沼上午阴生。”炎炎酷暑,三伏带秋,来不及消除盛夏的火热,立秋的清凉就已在柳荫荷塘间舒展为一圈圈涟漪的柔波。在这样的环境中欣赏边寿民的《秋莲图》,一缕清凉仿若荷叶上晶莹的晨露,一旦沁入心底,便有了莲实的甜润,滋心润肺,耐人回味。(李笙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