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晋自幼爱马,勤于写生再辅以临习古人,尤其对郎世宁中西结合画马的表现方法用力颇多,六十岁后逐渐完善自己的风格,并与郎世宁的“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拉开了距离。
《骏马游春图》(见右图)纸本设色,纵79厘米,横53厘米,现藏于中国美术馆,为马晋1962年所作,是其代表作之一。作品工细、秀丽自成一家的工笔写实风格在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画中描绘暮春时节,一匹枣红骏马在原野信步漫游的景象。骏马造型逼真、设色艳丽、姿态优美,从那昂首向前、步伐轻快的神态可以感到其跃动着的活力。背景左侧,一株垂柳在春风的裁剪下枝叶已相当茂盛,而自斜刺里伸出的一棵小树也发出嫩枝新叶似与之争春。整个画面洋溢着盎然的春色,蕴含着无尽的生机,给观者春风拂面、神清气爽、畅快淋漓之感。
这幅作品中骏马的形象生动、富于质感。这首先与马晋一改中国传统技法中勾勒重线的特征,而采用重色轻线的渲染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他画马首先以淡墨勾画马的轮廓,再以淡墨渲染,并逐步加深,最后以赭石、藤黄、洋红加少许墨调成的适度红色逐层渲染,直至合度。尤其对于骏马躯干肌肉凹凸处“加染法”的运用,更为形象细致的刻画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肺胃“加染”,就是在骏马躯干平涂浅红色的基础上,再以较深红色叠加于骏马肌肉凹处,借以突出肌肉的凸部,体现肌肉质感。这一点充分显示了画家用色的高明。渲染法的运用,既巧妙地淡化了马的轮廓线,又得当地处理了骏马各部分的明暗关系,给人一种强烈的立体感,使被刻画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者面前。其次,垂柳、小树、原野施以不同深浅的绿色,既为画面营造了“春阴垂野萆青青”的暮春景象,又与骏马的红色形成鲜明对比。背景的合理运用使画面主体决然而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更令我们体会到画家之独具匠心。另外,在这幅作品中,与采用中西结合的渲染法刻画马的形象相比,垂柳与小树则完全采用中国画传统技法写就,从而加强了画面的中国画韵味,而这种在绘景中强化中国画韵味的表现手法正是马晋工笔写实画风成熟后的又―特点。
马晋(1899-1970),原名锡麟,字伯逸,号湛如居士,又号云湖,北京大兴人。幼爱画马,从清末宫廷画家赵书村学习,得见郎世宁作品,遂自学郎氏画法。青年时代于私立法文学校学习法文,短期任北平司法讲习所录事。后拜金城为师,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先后任助教、评议,后转湖社,成为职业画家。1951年加入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为常务理事。1956年任北京国画社主任。1958年任北京中国画院画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北京市东城区人民代表、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