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少昂的作品《蝉声历乱动高秋》

赵少昂《蝉声历乱动高秋》 赵少昂绘画继承了“岭南画派”革新中国画的主张和“融汇古今,折衷中外”的艺术宗旨,创作中注重对物象的细致观察和对大自然生机活力的把握,强调在概括而又准确地刻画对象形神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笔墨及书法用笔的表现力,故其笔下的花卉翎毛、飞禽走兽,均能挥洒自女口,收到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且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赵少昂的《蝉声历乱动高秋》(见右图)纵96厘米,横47厘米,纸本设色,作于1986年。画面表现出秋高气爽的景象。柳叶寥落,枝干在飒飒秋风中劲硬挺立,显得饱经沧桑,不再有春夏时窈窕扶疏的风姿。秋蝉抱着干枯的柳枝,使出最后一丝气力,拼命地浅吟低唱,在苍茫的暮色中诉说着对辉煌往日的追忆,已不再像夏日时的意气风发,音声聒噪。
   赵少昂绘画题材广泛,尤精花鸟虫鱼。画中枝干劲拔向上,极富向上抗争的生命力。在画枝干时,他先是顿笔,然后行笔略提,转折、顿挫明显,极尽抒情感,用笔雄健老辣、劲健苍润、巧俏多姿。笔毫之间所形成的自然飞白,黑白相间,干湿并存。左面枝干不着一叶,来突出所画秋蝉。右面枝干作“之”字形态,枝叶交错,苍茫迷离。枝干折搭穿插,看似缭乱,实则乱中有序。干枝纷繁交错,点缀几片疏朗的叶子,浓淡、干湿极富变化。两枝上的物象,从色彩、疏密等的对比、安排上看都独具匠心。枝干折曲处以淡墨、浓墨、石青、石绿、朱砂、胭脂点苔,斑驳陆离,激活了画面。
   赵少昂的草虫极为精到传神,所画蝉、螳螂、蜗牛等,兼工带写、形神兼备,极富动态感和自然情趣。这幅画中所画的六只秋蝉,姿态各异,或正或欹,或侧或背,无一雷同。浓重墨色勾画身躯、四肢,显出甲壳的坚硬质感。藤黄、朱红点出尾肚,一笔数色,变化过渡自然神妙。四肢腿爪,点画曼妙,顿挫提按,行笔连贯、自如、劲朗。翅膀以淡墨渲染,体现纤薄和透明的质感。又以细笔勾点出翅脉。最后用白粉点出背上高光,提点精神。此作见笔见墨,形神兼到,不得不让人拍手叫绝。
   作者以“V”字形构图,从画面底边正中处出枝布干,以枝干的生长走向展布画面,大开大合,留白透气。枝、叶及蝉的安排摆布疏密有致。题款“蝉声历乱动高秋,暮色苍茫亿旧游。扰攘风云犹未已,问君还有几多愁。丙寅,少昂,时年八十二”,以通于画法、独具特点的草书书于画面右下方,点明画题;又钤朱文“赵”字印和“少昂”白文印收尾。在这里,书画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完美结合,既表达了画家自己对生活的领悟和感受,
  又令观者产生无限的遐想和共鸣。闲章“造化入笔端,笔端夺造化”钤在画面左下角,体现作者的艺术主张和艺术追求。
   赵少昂借鉴东洋和西洋画艺,与传统中国画相结合,善于以极简的物象营造意境。他精于用水用墨、用粉用色,用色甜美妍艳,用墨湿润深厚,用笔苍劲俏辣;他往往以特殊工具,如油画笔、板刷等,描画物象的大致结构和形象,再以毛笔细心收拾,形成不同于传统中国画的笔触效果,但又含纳中国画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赵少昂(1905--1998),本名垣,字书仪,广东番禺人。早年丧父,虽家境贫困,但酷爱绘画。幼年曾读私塾,后不得不做工谋生,工余潜心自学绘画。1920年,从学于高奇峰,同时又受到高剑父“国画现代化”理论的影响,开始走上传统与现实相结合的艺术道路。曾迁寓香港,后返回广州,又辗转入川,1948年再返香港。出版有《婵嫣集》、《少昂近作集》、《少昂画集》、《赵少昂画集》、《实用绘画学》等。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方人定的国画作品《栖息》图

下一篇:诸乐三的作品《紫雪蒙茸图》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