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谷早期的创作以山水、花鸟为主,尤擅山水。其画苍劲挺秀、逸韵澄净,风格独特。《秋江垂钓》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此图纵288.7厘米,横133.3厘米,纸本设色。款识:“秋江垂钓 。用宋人笔法写胸中丘壑,戒三先生法家正之。戊子新秋 柳子谷。”
全画气象萧疏清旷。画中山势嶙峋,老树盘根于突兀怪石之上,山间云雾弥漫缭绕;一条小路延伸到山腰,在林麓中茅舍隐现。山下苇荡间一老者驾舟垂钓,似乎独自在享受那分逍遥。传统山水画中写“江上垂钓”的题材,往往伴随着作者野逸、放达、自由的情怀。经过历代画家反复锤炼、演绎,将原有的隐逸思想逐渐地固化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式,成为山水画经典范式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幅画也透露出作者避世的心怀和向往林泉的情愫。
正如画中款识所写,这一时期的柳子谷主要继承了南宋李唐、马夏一路的北派画法,从整体上着力强调画面的空间感,色调清雅明快、灵动活泼,突出表现出山石的质感及林木生意盎然、云雾氤氲之趣。画中山石多用斧劈皴兼“拖泥带水”皴法,再施以水墨渲淡不留痕迹,间以石色罩染。树法取自蓝瑛,用笔干净利落、峭健峻拔,墨色清雅明快。全画虽在整体意趣上没有脱离传统范式的框架,但在强化个性笔墨符号上有鲜明的特色,可以说,此画笔路上属北宗,但在气格上直取南宗的韵味,这表明当时的柳子谷没有脱离传统文人画的审美取向。
我们还会感受到,这幅画在表现山石质感、空间、层次上与传统文人画有某种不同的气息。原有的书卷气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而画面的整体空间感得到了充分体现,这意味着笔墨抒情性的减弱而观赏性的加强。这一点我们应该考虑到时代因素,民国时期的山水画已经逐步破除南北宗相抵的藩篱,在突出个性、强调创新的风尚下,柳子谷不仅广泛吸收明清及近代各家之长,而且适当的吸收了某些西画法,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以利于其艺术为更多的阶层接受。这也是近代众许多传统出新型画家所探寻的道路,也是中国画在近代社会深刻变革背景下所采取的稳健、折中的维护自身价值体系发展的重要策略和手段。
柳子谷(1910――1986)江西省玉山县人。1924年入上海美专深造,师从刘海粟、黄宾虹、潘天寿。1926年参加北伐,任林伯渠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总政治部美术千事.后任宣传股长。1938年辞去军职,成为职业画家。先后年出任上海美专教授,南京美专国画系主任、教授。1959年于沈阳师范学院美术系任教。1959年调辽宁大学美术系任教。1960年调鞍山师范学院任教。1962年调入山东艺术学院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