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图》局部
蒋兆和(1904~1986),画家。1904年5月9日生于四川泸州,1986年4月15日卒于北京。16岁赴上海以画像和从事广告及服装设计为生,业余自修素描、油画和雕塑。后与徐悲鸿结识,受其写实主义主张和改革中国画思想的影响颇深,并受到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感召,从事进步文艺创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投入抗日救亡宣传工作,绘制宣传画和爱国将领肖像。30年代上半叶,蒋兆和辗转于上海、南京、北京、重庆之间,从事美术教育和创作。蒋兆和长期从事美术教育,曾在许多院校担任教授,在教学上他致力于中国画教学的改革,其中国画的造型基础课及水墨人物写生课教学原则和实施方案自成体系,颇有影响。
1943年10月29日,观众在太庙大殿(后改为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看到了一幅后来成为中国世纪经典的作品——《流民图》(展览时的题目为《群像圈》)。这是蒋兆和在抗战时期最符合题材“抗战化”与技术“西洋画”的一幅作品。《流民图》高2米,长近20米,全图100余个人物形象,显示了作者宏观上把握矛盾冲突、把握社会现象的构思才能和水墨人物画方面的创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