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佚名的《岁朝图轴》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岁朝图轴》(见图)为绢本,设色,纵138.5厘米,横72厘米,是一幅反映民俗生活的佳构。两宋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两宋画坛出现了一种不同于唐代工笔人物画的艺术处理手法———画家以一种人文关怀的眼光观察世间百态,以兼工带写的手法描绘芸芸众生,将山水景物与民俗风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风俗画。风俗画内容丰富,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欣赏需求。无论在艺术取材,还是处理手法上,风俗画都不同于唐代的工笔人物画。同样,我们现欣赏的《岁朝图轴》,也很好地体现了画家的艺术追求和审美理想。

  
  《岁朝图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当时极为普通的生活场景。此图采用中堂式构图,按照近、中、远三个层次展开。近景是画家着力刻画的内容。左右两旁的参天树木中,坐落着一所大宅院,许多人进进出出,场面热闹。画的左上角,几座矗立的山峰构成画面的远景。远景与近景之间留出大面积的空白。这留白表现的是拂晓时大自然的朦胧,还是缥缈的云雾,抑或是空的水天一色,不得而知。但不管是什么,它都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画面近景繁密,中景、远景稀疏,疏密对比强烈。不管是对虚实关系的处理,还是构思、立意,此图都与两宋时的风俗画(如马远的《华灯侍宴图》、李嵩的《岁朝图》)有着很大的不同,体现了画家独特的审美取向。

  
  斧劈皴是两宋时北派山水画家刻画山石的主要皴法。在《岁朝图轴》中,近景的山石坡脚及远景的崇山峻岭,都用这种肯定、有力的笔法写出,具有很强的立体效果。画家以短线和湿笔不厌其烦地勾画松针,增强了它的层次感和厚重感。而且,画家又设以石绿色,使其真实生动。他用粗细、曲直不同的线条绘出房屋,毫不单调、生硬。

  
  除了对画面环境进行细致精到的刻画之外,画家还描绘了数十个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人物。这些人物,造型生动,神态各异。画家虽仅用寥寥数笔,但却刻画得极为传神。在深褐色的背景中,画家通过对人物敷以不同的色彩,使豆瓣大小的人物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他们对于烘托画面的主题,增强其趣味性、欣赏性,具有积极的作用。显然,这里描绘的是一户生活殷实的人家。这户人家的回廊、拱柱、假山都建得十分精美,还养着鹤、鹿、马等动物,正如作品所题:“良田广宅富人居。”画的左下角是一条蜿蜒的山路,几位骑马者带领书童可能是去探望远方的朋友。画面这些人物,或躬身相迎、或互致问候、或闲聊小叙,洋溢着一种温馨、祥和的生活气息。

  
  在《岁朝图轴》中,画家以工笔手法抒写己意,又兼取水墨之韵,用笔于工整中略带疏放,于严密中又带洒脱,完全不同于水墨淋漓的意笔挥写,而与两宋时画家以兼工带写的手法表现现实生活的特点相符合。

  
  《岁朝图轴》的勾写、积染力度极强。如方与圆、刚与柔的行笔,既严谨又跌宕多变,用笔肯定。而且,画家用较为通透的颜料(如花青、藤黄、赫石)层层罩染,烘托出画面的意境,较好地把握了讲究意韵的写意画与严整的工笔画之间的度。此图与刘松年的《秋窗读书图》都属于复色浅绛画,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王的《秋树昏鸦图》

下一篇:萧朗作品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