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刷却世间尘,能使江山面目新 ――华的《天山积雪》(图文)

华的《天山积雪》

  清代华的人物画成就突出。近代吴湖帆曾高度评价华的人物画“在十洲、老莲外,独具机杼,堪称鼎足”。华近学王树,远宗陈洪绶、李公麟等名家,用线似马和之的“兰叶描”,用笔简练,自成一家。华所绘的人物形象虽有些夸张,但并不过于变形,既不失形似,又能传神。与“扬州八怪”张扬狂怪的个性相比,华显得更为孤僻沉默,所创作的人物画也大多沉静淡逸。

  我们现欣赏的华的《天山积雪》为纸本设色,纵159.1厘米,横52.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作品以小楷题跋:“乙亥春,新罗山人写于讲声书舍,时年七十有四。”作品钤“华”、“空尘诗画”等印。此作作于1755年,是华去世前一年的作品,堪称集其一生学识、修养、画技的大成之作。早年,他曾遨游塞北。他从四季温暖的江南水乡乍到“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伏象千峰凸,盘蛇一径遥”的塞北,自然感触良深,于是创作了这幅以天山雪景为题材的作品。画面上,冻云低垂天将坠,雪山突兀欲擎天,清冷之气令人不寒而栗。山脚下,一个身披大红斗篷、腰间挎宝剑的行旅者牵着一匹双峰老驼艰难地缓行于冰雪之中。天空灰暗,四野空旷,道路漫漫,白雪皑皑,给人一种空寂清冽之感。一只雁鸟横掠空中,似发出几声鸣叫,回荡在冰山雪谷中,打破了画面的寂静。画中人物造型极具特色,富有神韵。而且,色彩之间的搭配、冷暖色调的对比,也十分考究。披红斗篷的人物和以赭石染成的骆驼,构成了画面的暖色调;以淡墨、花青渲染天空,烘托出雪山,又构成了柔和的冷色调。色调冷暖对比强烈,不仅使人物更加醒目,而且也表现出了寒冷的气氛。描绘人物和骆驼时,画家在写实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适当的夸张。人物在行进中突然止步,形成了前倾的动势;驼驼抬头仰望,似乎寻觅着什么。作品用线简练、概括,以中锋画出山形、山脚,山谷稍加渲染,留出大面积的空白,表现出大雪覆盖的景象。可以看出,画家采用了以虚衬实的手法,使人物更加突出。

  《天山积雪图》采用了介于工笔与写意之间的疏笔手法画人物,这正是华晚年的表现风格。雨山居士甲曾为华的《人物册》题跋曰:“新罗山人画飘逸轻妙,奇趣横生,几乎前无古人。予尝观马和之《唐风图》,山人笔法略近之,乃知其所养有素也。”华晚年在学习宋、明诸家技法的基础上,又吸收了“马蝗描”、“兰叶描”的用笔手法,其画风由早中年的劲俏、工细转为晚年的圆润婉转。图中的人物以渴笔表现,衣纹疏朗宽松,面部刻画也不像早期那样精细,而是着重表现人物的内心情绪。此作用笔松秀、柔韧、含蓄、灵巧。华的人物画较之金农高古朴拙的人物画更为通俗有趣,较之黄慎纵肆狂怪的人物画又有些文静含蓄。

  华尝曰:“笔尖刷却世间尘,能使江山面目新。”他的《天山积雪》就是以此为理念来创作的。在创作时,他删尽冗繁,只取其神,构图凝练,物象洗练,表现手法含蓄。狭长的画幅,不仅给人以天高地迥的视觉效果,而且也衬托出人物内心的孤寂,可见画家构思的独特。

  华(1682―1756),字秋岳,号新罗山人,别号布衣生、东园生、白沙道人、离垢居士,福建上杭人(一说莆田人)。一生以诗、书、画为伴,三者俱佳。其诗,徐逢吉称赞“如晴空紫氛、层峦积雪、玉瑟弹冰、太阿出水,足称神品”;其书,有钟繇、王羲之之遗风,笔意高古,不拘一格;其画,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说他“善人物、山水、花鸟、草虫,皆能脱去时习而追古法,不求妍媚,诚为近日空谷之音”。秦祖永在《桐阴论画》中称赞其“笔意纵逸骀宕,粉碎虚空,种种神趣,无不领取毫端,独开生面,真绝技也”。近代画家齐白石也评价其“画吾家画”,可见其影响深远。


延伸阅读:

    无相关信息
标签:陈洪绶作品

上一篇:皇家园林的华丽景象 ――冷枚的《避暑山庄图》

下一篇:简约生动的指画佳作――高其佩的《虾图》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