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诸艺术门类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美好发展势头。书法作为中国古老的艺术门类也日益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随着新型工具的应用和网络科技的发展以及中国书法家协会建立,书法已经不在是以实用性为目的了,他正在朝着纯艺术,纯欣赏性和表达个性语言方式的一种借题而离实用性越来越远。
但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怎样学,如何学,怎样择帖(碑)又是摆在每个初学者眼前的第一问题。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南宋诗论家严羽《沧浪诗话》:“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③《孙子兵法》:“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历代圣贤告诉我们择帖的重要性。但选择一个良帖就能写好字吗也不是这回事,盖中国文明五千年历史文明名碑良帖也浩如烟海。就隶书而言也有方正,俊秀,险峻,奇肆等诸风格。今天我为大家所介绍的是方正一路的隶书。方正一路的隶属用笔起笔多方,蚕头燕尾之态不甚明朗,这可能是和当时书者的风格和刻工都有一定关系,在此我们不加探讨。此文仅年代顺序介绍方正隶书的代表,希望能给书友择帖(碑)带来帮助。
其一:《鲜于璜碑》全称《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东汉延熹八年(165年)十一月立。1973年5月于天津武清县高村出土。碑呈圭形,高242厘米,宽83厘米。隶书。碑阳16行,行35字,有界格;碑阴15行,行25字,有界格。共827字。其书法笔致方整朴厚,点画富于变化。额阳文篆书10字。通碑字迹清晰,是建国以来发现的最为完整的汉碑,因为此碑发现的晚所以远不如《张迁碑》,《熹平石经》那样出名。其字体以方笔为主,圆笔为辅。笔画沉着,锋芒含蓄,笔法严谨,结体浑厚,笔力遒劲,严整丰腴,取势横扁,宽博厚重,稍有异势,自然生动。整体布局匀称,形态端庄,颇具庙堂气象,结体比《张迁碑》平实,但笔画较《张迁碑》更加丰腴。当为汉碑“方正派”中极为重要之代表。况此碑较张迁碑早21年,减除地域因素此碑更古,也更近古籀意,也不愧为汉隶择帖的首选之一。
鲜于璜碑拓片
其二:衡方碑全称《卫尉卿衡方碑》又称《衡方碑》。隶书,碑文共二十三行,每行三十六字。有碑阴,只存题名二列,余皆风化。此碑东汉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刻,现在山东泰安岱庙内。汉“卫尉卿衡方碑”原石的明代初期拓本。剪条装,共69页,每页3行,行5字。纵24厘米,横14.5厘米。此碑书法结体宽博阔绰,沉厚淳重,行密格满,字取横势,笔尚方折,笔致古健丰腴,遒劲雄伟,是汉隶方整一路的代表作品之一。”姚华说:“《景君》高古,惟势甚严整,不若《衡方》之变化于平正,从严整中出险峻”。杨守敬也说它“古健丰腴,北齐人书多从此出,当不在《华山碑》之下”。于清代伊秉绶,近代吴昌硕,齐白石的隶书得雄强博大之气势,亦均受益于此碑。由此可见衡方碑之雄强方正也是我们足堪借鉴的范本之一。
衡方碑拓片
其三:张寿碑全称《汉竹邑侯相张寿碑》。东汉建宁元年(168年)五月立,隶书。存180字。藏山东成武县孔庙内。据宋人著录,此碑刻于山东城武(今成武县)古文亭山(又名云亭山)。明时改为碑座。此碑结字方整,中宫紧密,左右开张,多用方笔,书风淳古老健。清翁方纲谓(《枕经金石跋》)“碑字淳古。与《孔彪碑》相类。牛氏拟以《白石神君碑》谓开魏隶之法,然是碑隶法实在《白石神君碑》之上也。”(《两汉金石记》)方朔跋此碑云:“字体遒紧方整,起笔作势皆可法,与《武荣碑》额相似,汉隶中妙品也”。此碑远没有于同年而立的《衡方碑》有名但整殇之势或过之,碑虽残但笔势尚存,也是临摹的较佳范本。
张寿碑拓片
其四:《校官碑》全称为《汉溧阳长潘乾校官碑》,是南京和江苏地区发现的最早碑刻,也江苏发现的唯一一块汉碑,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出土于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畔,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碑额题为《校官之碑》,简称《校官碑》或《潘乾碑》,纵148厘米,横76厘米,厚22.5厘米,16行,行27字。《校官碑》的书法艺术也有独到之处。碑文为隶书,无书写者的题名。
历代书法家在评论《校官碑》的艺术风格时,称其“厚重古朴,方正雄”。近代学者康有为在所著的《广艺舟双楫》中,以“丰茂”二字概括。杨守敬评云:“方正古厚,已导《孔羡》之先路。但此浑融彼峭厉耳。”清方朔跋云:“字体方正淳古,有西京(指西汉)篆初变隶风范。东京(东汉)中唯《衡方》、《张迁》二碑如其结构。由此可见校官碑为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碑刻,其艺术价值和史学价值当不再《衡方》《张迁》之下,只是被《张迁》《衡方》盛名所掩也。也不失为临习的范本之一。
校官碑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