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扬雄谓:“书,心画也。”书法的美属于视觉,同时又属于心灵,一点一画传达的是书家的情性、流露的是书家的心境。而当代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不觉中丧失了许多思维的空间,亦不复有古人的幽然感慨。看惯了一件件书作背后那颗躁动的心,我深信有如魏晋时那般平和隽永的书迹如今已成为失传的《广陵散》。
但世间事竟真会有意外。不久前,我的一位搞油画的朋友外出购石膏静物时得书法集一本,转赠与我。随手一翻,竟使我大吃一惊―――万没想到,如今竟还能觅得有如古时那份恬静的风格。作者署名许广丽,是郑州市书协常务理事。集子中收录了她近几年来小楷、行书、魏碑等不同书体、不同形制的作品,一派宁静娴雅的氛围,十足的魏晋韵致。当一页页地认真读完,我由原来的吃惊变为了敬叹!同时,一种写作的冲动也随之而来。然而志人叙事,既须深识其人,又须深知其事,何况在中国式的书法评价中,一直就有论书及人的传统。奈何我与这个许广丽素昧平生,当然于其为人处世不甚了了。但好久已没有过如此感慨的我,还是决定勉力一试。
从她这里的作品(见图)可以看出,许广丽的小楷直取魏晋,以钟繇为师。钟繇可以说是中国书法理想的符号。他虽然没有师宜官的徒彰史牒、邯郸淳的空著缣缃,但事实上,在他逝世仅八十年后的东晋时期,其书迹就已经格外珍稀。在这些为数不多的传世书作中,尤以《宣示表》最负盛名,但是后人多认为系王羲之临本,已不复有钟繇古风。而《贺捷表》、《荐季直表》如果以梁武帝“字细画短,多是钟法”及张怀 “真书绝致,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的描述来审视,似乎还是比较切近的。尤其是今天我们有幸看到了古楼兰魏晋文书残纸,其正书风格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两者似乎更接近于钟书的真正面貌。许广丽的小楷即由《荐季直表》入,继承了钟书字势横扁、隶味浓郁的风格,深得古雅之趣。古雅,是钟繇书法给予我们的思维定评,也是后人追寻的目标。但是历来书家由于或此或彼的原因,无论如何精诚地复古,也很难写出钟书的样式和气质。然而,许广丽却做到了这点。这一方面是有赖于取法的高明。即使是同一书家,不同作品的气质与格调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如何选择,需要独具慧眼。另一方面,钟书的古质,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隶意的遗存,可以说是非“完美”的楷书。这一点,许广丽似乎认识得很清楚。我们看到,在她的小楷书中,有着非常明显的对隶意的强化,如长横画的上仰及有意识的右下倾侧的取势,都成就了其书法的稚拙之态。明人顾凝远言:“拙则无作气,故雅。”仔细品味,也许是缘于女性书家特有的细腻与婉约,一些捺画和横画的处理并没有钟书那样的舒展,而是意犹未尽,显得尤为含蓄宁静。然而,正如庾肩吾所评:“钟天然第一,工夫次之。”这“天然”二字,得自于书家的气质与心境,这才是钟书真正的精髓与核心。具备了这种气质与心境,即使未见钟书,也会得钟书之意,所谓心灵契合者也。许广丽书法打动人的地方,正是她通过钟繇悟到的温雅宁静的魏晋风味。
许广丽的小楷不仅形式丰富,而且每幅在用笔、结字等方面也都小有变化。有些作品里面还夹杂着浓郁的行书笔意,甚至完全溢之为行草。然而通篇看去,依然安详平和。虽然我们可以看出她对行草书的创作还尚待深入,但所谓“下笔便到乌丝栏”者,就在于她对魏晋风味的准确领悟。因而相较于小楷而言,我似乎更喜欢她这一路的创作。也许,这会成为她将来创作的突破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