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林雅杰作品集《闲窗书课》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这个作品集收录了作者自1963年以来的书法代表作64件,自1988年以来的书学论文代表作8篇,可谓是汇聚了多年心血。
林雅杰祖籍福建龙岩,生于广州,毕业并曾经任教于中山大学。在多年的治学从艺过程中,雅杰先生学艺兼修,以学养艺,以艺辅学。在中山大学任教期间,他主讲“中国历史文选”和“中国文字与书法”课程,参与编撰了《中国历史大词典》。在广东省政协工作期间,他筹建了“中国历代书法碑林”,主持筹办了“广东历代书法展览”,并于2004年主编了《中国历代书法碑林碑帖集》、《岭南书学研究论文集》等。其书法修养全面,篆、隶、楷、行、草皆能,兼擅金石。
雅杰先生的书法历程始于髫龄。学者王贵忱在该书的序言中称其初从赵承旨入手,上溯晋唐,并益以秦汉碑版文字,中年以后沉浸于明贤妙墨,博取众长,兼擅篆、隶、行、草,书风清纯雅正,以笔力苍健为论家所称重。纵览雅杰先生的书法作品,其意其趣,且深且远。
其意,主要体现为笔意和情意。观其作品,用笔多为中锋,藏头护尾,力在画中。1991年,他以金文书苏轼句,“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运笔洒落,力透纸背。1997年,他创作的隶书王国维语录轴,笔法稳健,转腕轻灵,笔意丰满而苍劲。在万毫齐力之间,亦庄亦峻,亦方亦圆,亦疾亦涩,亦断还连。他于1999年所作草书五言联“静听鱼读月,笑对鸟谈天”,笔随势走,势因笔生,恰如王羲之《书论》所云:“每作一字,须用数种意:或横画似八分,而发如篆籀;或竖牵如深林之乔木,而屈折如钢钩;或上尖如枯秆,或下细若针芒;或转侧之势似飞鸟空坠,或棱侧之形如流水激来。”真可谓百变千转,新意迭出。
在不同书体、不同内容、不同创作环境、不同创作心态下,书家表达出来的情意也有所不同。雅杰先生为香港《大公报》百年庆典而创作的行草书轴“风度蝉声远,云开雁路长”,在行笔和结体之间流露出寰宇辽阔、襟怀浩大的意象。而这样的感情,跟联语所表达的审美境界又有着内在的一致。再如2001年他为女儿所作篆书五言联“托情欣六学,游目爱三余”(见上图),貌方而意圆,貌刚而意柔,貌厉而意和,貌隐而意显,貌动而意静,父女之情,跃然纸上。雅杰先生的小楷《离骚经》(左图为作品局部)作于1963年,是现存最早的代表作品。纵观此作,布局疏朗整饬,结字左舒右放,书卷之气盈于字里行间。
雅杰先生的趣,主要体现为雅趣和逸趣。这一方面来自于晋唐风韵的潜移默化,另一方面也来自于治学和多方面的修养。雅杰先生曾撰有《从晋唐写经看书法与佛教的关系》、《岭南书法两千年》等专题论文,对于书法中的趣味和精神加以深入的研究。作于1991年的草书白居易诗轴、作于2002年的篆书苏轼词横幅、作于2006年的隶书张九龄诗轴等,在一番笔墨和情意之外,更传递出内涵丰富的雅趣和逸趣。这里,雅是一种关于文化的体验,而逸是一种对于精神的超越。
最后要说明一下,雅杰先生将这册作品集命名为“闲窗书课”,所谓的“闲”,是他在多年的治学和繁忙的公务活动之后的“偷闲”。以此来看,此闲此雅,此意此趣,更是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