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前后赤壁赋》临习方法

  (一)横画

  1.长横

  长横作为字的主画,一般要写得刚直挺健,取左低右高之势,以稳定字的重心。

  书法有法丨赵孟�《前后赤壁赋》临习全攻略

  长横最常见的写法是切锋落纸,稍顿后向右上翻腕行笔,收笔时向左上稍抵,亦可稍抵后腕外翻带出牵丝,如附图中“音”、“舟”二字。

  其次如附图中“箫”、“舞”二字的长横,起笔尖锋入纸,腕迅速内翻并辅以笔管左转再向右上行笔。

  再如附图中“举”、“慕”二字的长横,起笔与上一画衔接,取逆势,然后再折锋右行。

  上述三种长横收笔上只有带不带牵丝的区别,而起笔动作上却大相径庭。从线条效果看,其一利清健,其二轻松洒脱,其三则凝练遒劲。

  2.短横

  短横运用频繁,这自然要求其姿态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天非在起,收笔上做文章。

  ① 起笔上的不同。如附图中“天”、“哉”二字,上横系尖锋入纸、腕内翻而成,呈仰势;“于”、“在”二字的上横,尖锋入纸后笔肚稍顿再上行,呈饱满、蕴藉之 态;“江”、“巨”下横锋入纸后腕迅速内转发力,显得浑穆而郁勃;“清”、“吾”二字的下横与上一笔连贯而出,可视为藏锋逆入,显得圆劲婉转。

  ②收笔上的不同。如附图中“美”字下横收笔迅速上提,与下一笔气息相连;“而”字上横收笔抵锋,透出清挺之气;“泣”字上横翻锋向下顺势带出下一笔,显得协调自然;而另一个“泣”字下横重按轻收,余韵悠长。

  (二)竖画

  作竖之法贵在直中求曲,同时还需注意向背及长短变化;在用笔上令锋聚拢,方能显出劲挺之姿。

  书法有法丨赵孟�《前后赤壁赋》临习全攻略

  1、长竖

  长竖有悬针与垂露之别其取势迥异。

  图中“斗”、“常”二字用悬针,起笔腕稍外翻并辅以笔右转而后向下行笔,边走边提,出锋时迅速于空中作收势。它一般用于字的末笔,即“势尽则悬针”。

  “怀”、“非”二字用垂露,收笔时腕稍驻,轻顿后反折向上作收势。

  像“茸”字中这样畅意抒怀的长竖此帖中出现较少,起笔后疾驰而下,似离弦之箭。

  长竖曲势的表现是以笔的提按顿挫完成的,切不可刻意安排。

  2、短竖

  短竖形态较多,如图中“知”字中竖上尖下圆,似玉珠悬空;“乌”字中竖厚重方折,似玉箸画灰;“川”字之中竖简静果断,与两侧笔画相映成趣;“断”字末竖婀娜跳动,活脱生姿。

  竖画有背向,如“夜”字竖画向左稍曲,与右面部分相背,“有”字之竖向右稍曲,与右面部分相向。在同一字中,双竖并施亦须向背,如“相”、“是”中便一向一背。

  另外短竖在具体应用时也要随机而变,与整个字协调。如“幽”字中竖细挺,与旁边粗线条映衬,取得平衡;“地”字中两竖长短各异,令字态灵动;“光”字之竖起笔微曲,与下方平直的线条产生对比。

  (三)点

  看起来简单的点其实是书法中较难表现的笔画。古人云:“点如高山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诚然,作点笔势要重,落笔要快,但其起、行、收的动作不可缺少。因此点法最易失笔法,出现单薄、轻飘的弊病。

  书法有法丨赵孟�《前后赤壁赋》临习全攻略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兰亭序》字帖高清单字版 1

下一篇:《兰亭序》字帖高清单字版 3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