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张猛龙碑》典型的方笔进行常规的分类和筛选,并将以“点”的书写来切入,进行入微的解析与讲解,同时,再由点逐渐延伸开来分析其他的笔画的书写。之所以由“点”开始,我们的思路和依据是:
a.点的方笔技巧是最基本、最典型、最重要的技巧。
b.其他的笔画都是点的延伸和演变(或是都与点有密切的关系)。
1.点
我们先看原碑典型方笔——点。
如图1、2、3、4、5、6。
从上边原碑中的这几个字之点可以看出,它的典型的形象就是三角形。这一笔的书写如果运用唐楷常规的“顿藏”笔法技巧,那么它的运笔路线的情况(“小”字左点放大图)如图7。
把上面的这种运笔方法进行动作分解,它需要五个动作来完成。
试想,仅仅一个点就要用五个动作,写别的呢?写一个特别繁复的字呢?这样的思路和方法肯定是大有问题的。往往我们看到不少人就是这样的写法,甚至,一些教科书都是这样讲授。当然,我们不能说这样的方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它毕竟写出了“方笔”。可是,这样的方法实在太繁琐,太累人。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方法写出的笔画死板呆钝,了无生气。实际上,这样的手法不是写,而是填描,可以很肯定地说,这绝不是上好的科学方法。
用柔软的毛笔书写成三角形的点是比较困难的,我们经过多年对魏楷方笔技巧的猜解、探讨和实践,寻找到一种比较方便简捷的方法应该是很科学的——切翻之法。
我们的理念、理由和依据是:用最简单、最轻松、最便捷、最清晰的技巧写出最准确点画的方法是最佳方法、最科学的方法。“切翻之法”就是这样的方法。
A.正切点
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右上顺时针翻锋,然后出锋。我们将这种顺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正切点”。
详细的解析(“泫”字左下点放大图)如图8。
实际的书写如图9、10、11。
B.反切点
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左下逆时针翻锋,然后出锋。我们将这种逆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反切点”。实际的书写(“公”字右上点放大图)如图12、13、14。
不管各种各样的点如何变化,翻锋只有这顺时针、逆时针两种,而切锋的角度则要看点的走向。由于点的走向是非常多样的,几乎360度中的任何一个角度都有,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各个角度点的切翻锋训练。
可以按下面这样的图示来进行练习,如图15。
以点来进行切翻笔法技巧的强化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多角度切翻的练习会使这种技巧得到充分的训练。一旦各种角度的点都能写得出来并且写得准确,可以说就解决了魏楷方笔笔法技巧的一大半了,但这仅仅算入了魏楷之门。
《张猛龙碑》中点的变化是比较大的,无论怎样变,大体不离这些技巧的左右。其差异只是在切的力度、方峻度、大小等方面。切得柔些则圆笔的味道足,切得狠些则方笔的意味重。轻切则小,重切则大。
有的也不一定是切锋的技巧,如“鼠屎”、“黍米”等一类圆笔造型的点,用笔的动作其实非常简单,露锋入笔一抹即可。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点的造型,需要不同的手法去刻画。这里,一方面不要复杂化,越简洁越好;另一方面,还是不能用唐法解碑法。要注意的是,尽管有个别的点画隐隐有些唐楷笔意的意味,但毕竟还不是唐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