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嵩高灵庙碑》(13)

5、“而”字。如附图中第一个“而”字笔画较为轻细,与后世初唐楷书风格接近,和其他字形差异很大。第二个“而”字处理之妙处在于下方四笔画极为随意,中间两竖间距小一些,左边笔画圆浑,右边笔画稍具钩意。第三个“而”字上方横画较为粗重,字形中四笔自左向右渐次增长,收笔处略加变化,与第一个“而”字差别很大,不同之处在于撇画伸出左边竖画之外。
  
  
  
  6、“祀”字。如附图中第一、二个“祀”形体较为接近,但仍有细微差别。左旁中横画行笔方向存在差异;竖画收笔,前者顿笔显粗重,后者为悬针。第三个和第四个“祀”字笔画相对轻细,细加对比,仍有不同:左部中点画是粘连还是断开,竖画出钩与否,右部点画是粘连还是断开等,都构成形式上的变化。
  
  7、“真”字。如附图中第一个“真”字结字较为缜密,整个字形欹侧取势,向右倾斜,通过捺画来调整字形重心,起到复归平正的作用。第二个“真”字形体较为宽博,字形中间横画缺少一笔,临摹时可照样临,创作则不宜,字形下方两点,近似对称,如一叶小舟上鼓荡起的双桨,跳跃性极强。第三个“真”字形体较大,字形同样也欹侧取势。临摹时要注意,下方横画起笔可以再自然些,切忌描摹而成墨团。第四个“真”字较为清秀,平中见奇,临摹时要把握笔画轻重。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临《嵩高灵庙碑》(12)

下一篇:《文赋》的笔画特征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