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衡方碑》11

17.月部。月部与贝部在构字上类似。在左时,也与右旁天地齐平,“月”内部两横偏上,如附图中的“胶”字。月部在右时,“月”内部两横居中,如“明”字。
  
  18.左向片部。长竖作竖钩状,横撇省减撇笔,似开时下简化字之渐。如附图中的“将”字。
  
  19.矛部。取篆意,上密下疏,故撇笔偏高且收缩,字形端正。如附图中的“务”字。
  
  (二)右旁
  
  1.攵部。“攵”部首笔因作点或作撇而分为两种体势,多取散势,得散逸之趣。如附图中的“故”字。
  
  2.页部。多居字的右半边。其中部“目”的外框多作长方形,下部的两点各有变化,有时右点出“燕尾”。如附图中的“颖”字。“颂”字因左旁偏高,故右侧的“目”底横左伸。
  
  3.立刀。首笔作点或斜横,位置偏高;竖钩作弯,出锋有别。如附图中的“剥”、“克”二字。
  
  4.寸部。起笔较轻,点笔较平,如附图中的“尉”字。
  
  5.力部。“力”旁横折钩的起笔多作斜势,折法有方有圆,钩法有出锋、藏锋之别。有的在写法上根据左边字形的简繁而变化,但撇笔和弯钩笔的下部均平行斜置。如附图中的“动”字。
  
  6.戈部。“戈”的长钩多作平波法,如附图中的“职”字。也有作上挑之波的,如“戎”字,但均不打右上点。长钩斜伸,较其他汉碑要收敛些。
  
  7.鸟部。首撇收缩为点,下四点弧形放置。整个字方正端庄。如附图中的“鹁”字。
  
  8.斤部。因与左部搭配需重心稳定,故横画偏低,竖笔特长。如附图中的“斯”字。
  
  9.几部。因左旁影响,故首笔长撇作竖钩,与横折弯钩形成对称。如附图中的“凯”字。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临《衡方碑》14

下一篇:临《衡方碑》12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