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衡方碑》14

(五)包围字框
  
  1.门字框。左侧长画多为竖长撇形,左“户”的写法有正欹的不同,右竖无钩,但向背有别。如图中的“闻”、“暗”二字。
  
  2.大口框。字形较长,一般较方正,有相背之别,但比较圆润,不似其他汉碑。如图中的两个“国”字。
  
  3.广字旁。上点左倾,撇笔一般轻起重收,不外展,起笔位置略不同。如图中的“庵”字。
  
  4.病字旁。略同广字旁。“癀”字因左两点的原因,撇之起笔靠里,上重下轻,两点有点儿草意。
  
  5.走之旁。一般写为上两点加下弯折连平捺写法,如图中的“退”字。有的则写为三连撇加一撇折连平捺,如“速”字。须注意的是,最后的平捺边行笔边加重,最后重笔大磔出“燕尾”。
  
  四、结构特点
  
  (一)因字立形,长扁不同。由于隶书波磔左右分展的原因,容易被误认为所有的字形都是宽扁的。实际上,字的笔画多寡不同,组合样式不一,书写时必然产生大小、长短、宽窄等诸多变化。如图中的“江”字小点儿、扁点儿,“静”字大点儿、长点儿。根据每个字笔画组合的具体情况,分别确立它们各自的字形,这就叫“因字立形”。
  
  (二)布白均匀,正中有侧。隶书的横画多取水平之势,给人以平正之感。笔画之间的布白大致均匀,很少过疏过密的情形,有疏朗稳健的感觉。如图中的“拜”、“翼”二字,各画之间距离大致一样。《衡方碑》在整体平正之外,也有一些通过字中部分结构或笔画的侧斜变形,给人以某种朴拙之感。如图中的“敦”字左旁较正,而右旁向右欹侧,但通过加重最后一笔,使整个字形得到了稳定。
  
  (三)左小右大,疏密有致。左右结构,左小右大时,要随势错落,留白得当,穿插自然,厚重中带有灵动。图中“滞”字右部笔画多,安排得既紧密又均匀,整个字取得了密而不板的效果。“物”字左正右欹,右部的“勿”部安排得十分巧妙,中间两笔稍长,有动势。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临《衡方碑》13

下一篇:临《衡方碑》11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