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自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梁散帝太平二年(公元五五七年)生,唐贞观十五年(公元六四七年)卒,享寿八十有五。幼即聪慧过人,博通经史,工于书法,篆隶真草,莫不专擅。初仕隋,官太常博士,唐高祖即位,官太子率更令,封渤海县男,世称欧阳率更。乃唐代年事最长,资望最高的一位大书法家。楷书世称欧体,草书于《书断》中列为“妙品”。
欧阳询书法学东晋二王及北齐刘珉,楷书是在王右军的基础上易方为长,险劲瘦硬而独创“欧体”。在书法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其草书亦能独树一帜,《书后品》称其“如旱蛟入水,才兔走穴”;《书断》称“跌宕流通,示二王,可为动色”。观其作品,也确有骨气峻峭面折庭诤之风格。
此篇千字文残卷,布白疏密适度,笔法转折自如,流入日本,影响很大,中村不折氏评道:“此为欧阳书中草法杰作,而其活泼之笔触,能在此帖中见之。”
此卷草法俊峭秀雅,可与二王相媲美。其用笔不全师二王之圆笔,而兼有北碑之方笔,是以他的字更坚挺。非但如此,此卷书法还有隶书笔法的混入,兼有章草的简古质直。据传,欧阳询曾见到索靖书写的章草碑刻,为揣测其笔法,留恋数日,方才离去。从此卷书法来看,欧阳率更取法章草笔意,写出了独特的风格。惟其结合得非常得体,便创造出了独具匠心的书体。
总之,此卷书法用篆隶得笔,晋帖得韵,隋碑得神,集众家之大成,汇为一体,诚为独树一帜。
此卷书法是渗和的体裁,峻峭的笔法,实在不宜初学。看起来单纯,临写起来方知其不简单。
一是要有篆隶功夫。如仅从楷书过渡到此帖,恐怕很难写好,很难体会到章草笔意的妙处。
二是要有楷书的功夫。线象的流动性构成其字的外部形质,一望而知是草书,而频频出现的楷式点划,又使其笔运过程显得凝重而从容。
三是要有狂草的功夫。字间不相连属,行间互不干扰,但要整体上看去不能松散。要用一种流动的线构,在视觉空间的占有上形成一种张力,把整个篇章团结起来。
此卷书法,较之章草在结构行款上有较大的自由度,较之今草又分明闪耀着古朴灵光,较之狂草有蕴含着真书的精研,具有其他草书所不能兼具的审美韵致与技巧含量。有利于学书者在对此作基本的把握后,嫁接他体转入自我书艺锻造的过程。笔者正依此道而行,但愿能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