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里耶秦简》在湖南龙山里耶镇出土,简文有20余万字,是此前秦简总出土量的7.5倍。数量达到37000多枚,纪年由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到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内容为官署档案,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邮递、军备、算术、记事等。临《里耶秦简》要弄清它所具备的艺术特征。由篆向隶的演变过程中,依靠快写、省略、假借、合并部首等手段,破坏和分解了原有汉字的结构和用笔方式,并在变化中逐步形成了新的规律。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秦简的形体中仍然保存有大量的母体痕迹,篆隶混杂,秦隶在破坏、分解秦篆的书写方式中,仍留有大量的篆书圆笔中锋的笔法。汉代隶书中的掠笔、波挑、不同形态点的笔法在此简中已出现,在部分简上,还有明显的连笔意识。与石刻文字相比,此简更直接体现了毛笔笔法的丰富性。了解这些,对于学习秦简,便容易多了。
我习隶,从《礼器碑》、《乙瑛碑》入手,在《礼器碑》上费时最多。汉隶高大雄强、博古厚重之气,使我景仰不已。翻读手头的简帛书资料,逐渐发现汉隶最原始、最本真的东西是源于秦简,便深深地爱上了秦简,经常搜集一些与秦简有关的资料。2007年9月,我开始对《里耶秦简》进行了深入的学习。目前,已出土的《青川木牍》、《天水放马滩秦简》、《云梦睡虎地秦简》、《里耶秦简》数量极大,但限于文物保存或其他原因,这些秦简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从已出版的部分秦简资料中,就不难发现:在同一秦简中,内容存在着很多的重复,这给我们对秦简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将秦简的艺术信息与元素进行实际意义上的创作,从字法而言便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为了使创作风格更加纯粹,就必须借鉴处于同一时期秦隶的艺术风格,对一些字的写法进行单独的记忆与处理。但仅仅局限于此,可能会出现不知字法来源的问题,查阅、借鉴相关秦简帛书用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从书法的审美追求来看,习秦简只是一个过程,汉隶我还是不忍放弃的。于是,在平时的创作中,我将秦简的字形嫁接到汉隶中,将秦隶的结构变为汉隶的结构,去掉汉隶的波磔进行创作,字形显得更高古了。这种探索,能否走得通,是个未知数。书法,需要不断的积累、学习与思考,更需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语言,在这条路上我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