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的山西艺坛,实际上形成了以傅山为中心的全新艺术群落。在傅山周围,一大批或出仕新朝或退隐首阳的士大夫,以各自不同的形式创造着新的艺术世界。毕振姬(1612-1681),字亮四,号王孙,又号颉云。山西高平人。崇祯十五年(1642)解元,顺治三年(1646)进士。初为平阳府教授,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山东济南道参议,广东兵备道,广西按察使。其诗文纵横有奇气,亦善书,清俊挺拔,别具一格,著有《西北之文》等。毕振姬平生与傅山交厚,傅山曾为他的文集作序。现展出于山西博物院“山右清风——— 山西清代名家书画展”的一幅毕振姬行书贾《夜过黄一之斋中》诗轴正是他写予傅山的一幅珍贵墨宝。
这幅作品为绢本,高136.5厘米,宽63.2厘米,为抄录、化用明代贾《夜过黄一之斋中》诗赠送傅山。释文为:“征君家陋巷,缃素对匡床。门外半城月,邻家几树霜。剑留寒卧壁,竹影瘦过墙。不以贫为累,高歌自慨慷。夜过傅青主庵中毕振姬。”虽然是化用别人诗句,但仍可看出傅山与毕振姬之间的友谊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