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朱宣咸中国画生涯是从画梅开始的。1943年他创作了中国画作品《梅》,画上题款:“岁晚穷檐冰雪里,忽看世界转繁华”,就此似乎也奠定了朱宣咸一生的基调、人格与主线,那就是:迎雪吐艳、倔强劲健、积极向上,毕生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
1940年到1949年,朱宣咸在浙江和上海期间,梅花多以墨色为主。画面简练,花朵极少,几乎找不到设色的效果,枝干枯涩、逆笔而上、虬枝俯冲,形成矛盾穿插的冲突。
画面本身的大量留白,好似孤独的枝干在寒冬中艰难的伸展,这种蕴含在花朵里微弱清气与严冬寒气的抗争,体现出梅花梅枝所饱含的顽强生命力,这也正是其自身在这个时期景况的一种映照。这是朱宣咸梅花创作的第一个阶段——墨梅时期。
在朱宣咸中国画梅花艺术的创作生涯里,创作了大量以白梅为主的作品。这主要集中在朱宣咸梅花创作的第二个时期——白梅时期。
从1949年底到1989年,朱宣咸的梅花创作开始更多的出现了以白梅为代表的白梅时期。在这个时期相较朱宣咸的墨梅时期,画中梅花似乎明显少了许多的干涩,更趋于一种刚柔并济,花朵清丽、白梅报春、朵朵争艳。
在朱宣咸中国画梅花艺术的创作生涯里,创作了大量以红梅为主的作品。这主要集中在朱宣咸梅花创作的第三个时期——红梅时期。
从1989年到2002年,朱宣咸的梅花创作开始更多的出现了以红梅为代表的红梅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