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用西方绘画技法表现对象的画家,只能描绘在特定时间和特定视角中的景象。而作中国画的画家则可以将几千里的景色有机地描绘在一起,可以凭着视觉的记忆来构图。如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将数千里锦绣江山尽收于画卷之中。
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是中国画又一特色自元代以后,中国画逐渐运用诗文、书法、印章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结合成一幅作品
多方位地加深作品的意境,拓宽人们的想象,拓展作者与欣赏者的情怀。这使得中国画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和对于中华文化的承载力。即使是小品,如齐白石的《迟迟夜读图》,诗、书、画、印也一起表达了非常有趣的内容和思想。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方法“造化”是指大自然。“师造化”不是简单地描絵大自然、而是以大自然为师,领悟大自然的气质与内在精神;然后艺术家再以心中的美好理想与激情,对大自然加以艺术的重新创造。这样的作品才能够永远感动人。
唐代画家张璪在中国绘画史上有重大影响,但他的作品和他著的《绘境)一书都没有流传下来。那么,他的重大影响是怎么来的呢?就因为他的一句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句名言成为了中国画家创作国画的基本原则。
实际上,南朝时期的宗炳在巜画山水序》中就提出了山水画的最大功能就是“畅神”,就是让人们借助欣赏山水去領悟天地之间大自然的气韵和古今优秀人物的精神,从面让自己获得精神愉悦、心灵升华的享受。
中国画的画家从此越来感重视自己的内心感受,从表现客观美向表现主观美深入。
不似之似的创作理念青代大画家石涛有诗云:“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变换神奇懵懂间,不似之似当下拜。“这是他的绘画心得:画山水不是要画得像真山一样、画家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高度的提炼、概括能力,表现出自然山水神奇变幻的动人气韵,形成懵懂间的艺术形象。虽然看起来和真山不完全一样,但是更真实、更深切地表现了真山的精神、气韵。就是石所说的“不似之似”
在谈到中国画的特点时,中国现代两位绘画大师都有相似的见解。
黄宾虹说:“西人之艺术专尚写实,吾国之艺术则取象征;写实者以貌、象征者以神,此为东方艺术独持之精神。”
齐白石则认为:“作画在似与不似之间为妙。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也。”
有些美学家说西方绘画重在再现客观物象,而中国绘画则是画出自己心中的客观物象,不管它像不像。
我们认为中国画的艺术自古以来就是不断融合南北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结果,中国绘画也有很杰出的写实成就,西方绘画也有深刻表达人物精神世界的杰作。我们所看到的汉唐以来的绘画艺
术作品,都是在大胆地吸收外来艺术的精华中发展的,在发展中又不失中华文化的特色。
吴作人《齐白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