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以“六法”取胜

  "画有六法……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关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这是南北朝时期南齐画家谢赫《画品》中所说的一段话,谢赫告诉我们,中国画中所要表现的六大主要特征,惟此六法。

  而在此之前,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画论《论画》、《摹拓妙法》、《画云台山记》中都有关于六法的一些描述,当然这些画论只是一些片断,还不算完善和系统,而谢赫则是按照前人的一些理念做了系统性的归纳,在此以后,人们又在谢赫的六法基础上,不断深入或是扩充,比如唐张彦远、宋代郭虚若、明代谢肇淛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论述。那么,谢赫提出的六法究竟是什么意思,对于我们学习研究中国画有什么帮助作用?下面我们结合古人的论述进行一些探讨。

中国画以“六法”取胜,你有几法? 气韵生动

  气韵一般是指精神层面的,是指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一种精气神,这种精神又给作品传递出的艺术感染力。"气韵生动"是"六法"中的第一个要素,也是最重要的一法,它概括了以下五法所表现出的特质,也是我国传统美学的主要特征和准则。在谢赫的观念里,气韵是指"壮气"、"神气"、"生气"、"气力"、"神韵"、"情韵"等方面的描述,但这些都指向了精神层面,是一种气息。之前,顾恺之的"传神"问题,虽然是针对当时人物画盛行而提出来的,但"以形传神"却是气韵所要说明的问题,因此,"气韵生动"实际上就是"风气韵度"的略语,这一点我们可以联想东晋那时人们的一种精神价值观,"魏晋风度"包括谢王两家的士人风度就可以感受到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表现在中国画和书法中,也都会有这样的一丝韵致。"气韵生动"要求画家在创作中把人物的精神、性格"生动"地表现出来,例如顾恺之的人物画特别注意用"眼睛"来传神,他认为人的眼睛是最能表现人的精神世界的,所以就有了"人难画"的说法。

中国画以“六法”取胜,你有几法?

  唐代画家、理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古之画,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与俗人道也。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北宋黄休复也说:"六法之内,惟形似气韵二者为先。有气韵而无形似,则质胜于文;有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不论人们怎么讨论,但有一个核心就是在强调"气韵生动",因此,气韵在中国画中必是第一个要涉及的重要问题。

骨法用笔

  画是用毛笔画出来的,而毛笔则讲究用笔,用笔则涉及到骨法。关于用笔问题,在中国书法史上应当是一直所倡导的问题,而中国画也讲究用笔,"书画同源"本是一家,实则是一个道理。用笔问题在书法和绘画中都属于技法范畴,搞书法的人讲究笔法,搞绘画的人更要注重笔法。"用笔千古不易"、"画岂有无笔墨者",顾恺之说:"若轻物宜利其笔,重以陈其迹,各以全其想。"张彦远也说:"骨气、形似,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这些古人的论述就是说明作画用笔的重要性。谢赫的骨法用笔,从字面上来看,是要求画作中要表现出的骨力之法,骨力又是线条产生出来的用笔,在书画技法中,用笔的好坏程度全在骨力上,没有好的用笔是不会产生出好的骨力线条的,中国画中是由线条和水墨组成的,如果从中看不到线条,看不出骨力,何来好的作品?对于画家而言,用笔作画,先要会用笔,用笔之道从何而来?唯书法也。练习书法是获得用笔的唯一途径,而书法则在强调中锋用笔,中锋用笔会产生好的骨力,因此,画家想要画出作品的高度,必须常习书法。

中国画以“六法”取胜,你有几法? 应物象形

  谢赫"六法"第三法就是应物象形,宗炳《画山水序》中也有"以形写形"的说法,这就说明中国绘画是反映生活离不开具体的形,它是用形象来概括的,可以说没有形就没有绘画。"应物象形"就是指在绘画中要准确地描绘出物体的形状。中国绘画在发展初期,人们都在强调象形,《尔雅》中说:"画,形也。"但魏晋以后,人们却把"形"放在了不是主要的关键部位,而是强调"神"的问题,这也是中国绘画发展人们不断总结出来的经验,与"六法"第一法是一致的。但是,"神"则是在"形"的基础上,离开"形"的"神"是不成立的,只不过那时人们主张"形似",也就是现在的"工笔画"。凡是有一定基础的人都有写形的本领,初学画者也都从形开始。然而,写形却不是绘画中的最高艺术能力,它与写神相伴而生。"盖写形不难,写心惟难,写之人尤难也。"(陈郁)这就告诉我们,对于形体的把握并非是一件难事,而更难的则是写心,就是写神,所以在中国画中人们都注重形神兼备,既有形,更有神才是上品之作。形和神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形是表象,是具象的,是可视的,而神则是揭示事物内涵的,是说明事物的本质的,也是抽象的。对于形神,一方面要求画者要在基础的技法上下足功夫,练就过硬的本领,另一方面,还要经常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观察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用手中的笔墨揭示出自然规律,进行概括性的描状,达到形神兼备的需要。

中国画以“六法”取胜,你有几法? 随类赋彩

  简单地说,随类赋彩就是在作画中要根据对象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色彩,让人感受其中的美及美学思想。万物之中,色彩迥异,绘画中用适度的色彩则能反映出它们各自不同的生机与活力,色彩的感受也要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自然视角,人的肤色也有不同,不同时境下,肤色也会不同。画家要在生活中仔细观察,用心体会,才会描绘出不同的艺术色彩。古人在这方面还是很智慧的,他们总结出水的颜色就是最能说明色彩的意义,比如北宋郭熙、郭思在《林泉高致》中说"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形象具体地表达出水在不同时境下的颜色,这也给画家指明了画水设色的基本方法。

  中国古代把绘画叫做丹青,原因就是画都是由各种色彩表现出来的,但"绚丽之极,归于平淡",到了唐代,色彩盛行最为旺盛的时候,人们又在寻找一种更为平淡的审美趋向,产生了水墨画。色与墨是矛盾的,重色就轻墨,重墨就轻色,二者不能同时运用。在作画中,要根据不同的物体、不同时境、甚至不同情绪下都要赋予物的不同色彩,这就是谢赫所说的"随类赋彩"。

中国画以“六法”取胜,你有几法? 经营位置

  可以从两个层面上理解"经营位置"的意思,一是构思,二是构图。所谓构思,我们不仅仅要联系到画面上的构图方式,最为重要的是要构思画作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以及这种主题思想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出来,这是画家们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一个环节,构思时既要考虑到主题,更要想到笔墨、形神以及气韵的种种表现方法,有些大画家作画时间可能只有半天,但构思时间却需要一周或者更长时间,主要原因就是要考虑上述的表现方法,因为这些方法中既相互关联,又相系排斥,对立又统一,如何在它们中间找到更为合适的办法,就需要考察画家的智慧了。至于构图的问题,也叫章法,顾恺这称为"置陈布势",张彦远叫"画之总要",这个章法无论怎么叫,它都是画作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人们第一眼就要看到的图式,因此谢赫用"经营位置"来说明它的重要性。"远则取其势,近则取其质"。古人在构图方面也有专门的论述,构图也要符合人们日常的观察习惯,远、近、高、低、左、右,都是要考虑的表现方位。

中国画以“六法”取胜,你有几法? 传移模写

  这里的移,应当作为"遗"来理解。"传移模写"就是要向传统学习,向优秀经典作品和遗产学习。对于作画的人画家来说,都要有一个临摹古画的过程,就如果书法学习中要向经典碑帖学习一样,通过对古人的经典作品的临摹学习,从可获得古人在作画中的基本技法、构图方式、用笔方法及设色原理,传移模写不仅如此,还要结合实际,走向生活,深入生活,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写生经验,为日后的创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画的六法是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智慧总结,也是画家们需要遵行的绘画规矩,任何一个没有经过此六法所产生的画作都不是高级的作品,因此,谢赫的"六法"就是指导画家走向成功之路的指引,也是画家成功的秘籍法宝。(文/郭宗吾)

延伸阅读:

标签:中国画 六法

上一篇: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渊源

下一篇:墨分五色,中国画的用墨方法你掌握多少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