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如何表现出人物和空间的透视感

  身边画写实类绘画的人,经常强调的“透视感”,我常常在想,画画的人,包括当初教这些画画的人的老师们,有没有仔细想过,何谓透视感?为什么我们要强调口中的“透视感”,它是否应该,或者是否被过度强调了?

  我接下来想说的,其实是想稍微批判下,咱们一直以来,写实美术教育的僵化之一,即“矫枉过正”。

  先插上我尘封已久的破板子……学美术的时候,像下边这样的图:

绘画中如何表现出人物和空间的透视感?

  上图上下两部分,基本不出所料,先谢一定会批判上边那张没“透视感”,而下边那张“小子’透视感‘有一点了但就是画太渣!”……好吧,忽视渣画,在基本确认了下边的比较有透视感后,大致画个血腥的辅助线:

绘画中如何表现出人物和空间的透视感?

  下边的有“透视感”,无非是创造了“纵深感”和“成角(透视)”,可平行透视不也是叫“透视“吗?”平行“为什么要无端端受欺负说人家没得”透视感“?没办法,不是受欺负,上面的圆柱体,至少目前看来,还真没啥”透视感“,为什么呢?先卖个关子,后文分解。

  首先我想问:“当我们在讨论‘透视感’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初学写实绘画,要达到一个目的,即在平面的二维纸面上创造三维的东西,这是素描教学的大目的之一。

绘画中如何表现出人物和空间的透视感?

  比如上图右,不管是否更渣,但相对上图左,一定更“三维”,更有立体感些吧?右图大抵是素描要训练的,让物体更有立体感,即是让物体透视更强烈些,摆脱扁平化。

  因为先谢重要的事情不停强调多遍,更立体、更立体、更立体,所以我们最后来满足先谢:

绘画中如何表现出人物和空间的透视感?

  ……先不管质量,暂且用我这张瞎涂举例,这图的透视已经快突破天际了(?),透视够大够立体了吧?但,这就是我们素描追求的吗?显然不全是。

  我发现,大家爱强调的“透视感”,用摄影的例子最直观,说穿了,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观察事物早就被影像深深的影响了,以至于我们其实并不完全是用先天的“肉眼”在观察,反而可能是藉由镜头。

  用电影摄影举例:镜头“焦距”的不同,呈现出的透视效果也会不同,焦距会改变影像中事物的宽广度、景深以及大小,三种镜头:

  一是广角镜头,焦距长度小于35毫米,

绘画中如何表现出人物和空间的透视感?

  广角镜头简言之就是夸大景深,前后景距离差别显得更大。

  二是标准镜头,焦距在35~50毫米间

绘画中如何表现出人物和空间的透视感?

  它的效果是最像人眼观察到的,前后景距离不会延长,景深也没有夸张。

  三是长焦镜头,景深积压了,使物体像“挤”在一起,比如这张《边走边唱》截图,人群和后边的河流显得很贴近,实际上河流不会和人群靠得那么近。

绘画中如何表现出人物和空间的透视感?

  回到绘画上,大多数人提到的那种“透视感”,如果在以上三种镜头里来选择表现的话,“广角镜头”最有“透视感”,“标准镜头”次之,最没有所谓“透视感”的,当属“长焦镜头”了。

  说得再简单些,绘画所追求的“透视感”,实际上是在追求“更夸张的透视”。这是绘画先天形式决定的,绘画不是摄影,能动用的元素较抽象(指不那么具象)和有限,比如用线来表现物体的空间关系,如果不对透视有一点夸张,往往容易得到“无趣”没空间感的画面。

绘画中如何表现出人物和空间的透视感?

  上图在只有简陋线条下,没太多夸张的,透视感不强。

绘画中如何表现出人物和空间的透视感?

  夸张过后的,(不管孰优)透视感更强。

延伸阅读:

    无相关信息
标签:

上一篇:刘墨 | 绘画是技术还是文化

下一篇:写意花鸟笔墨的节奏、韵味和美感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