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收藏古砚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深入乡间、地摊、旧物市场寻珍觅宝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碰到一些因岁月漫长、辗转流散而变得残缺不全,甚至面目全非的古砚台。面对它们,我们常常扼腕叹息,心绪沧凉而遗憾,同时亦觉难于取舍。
其实文物残缺的现象,在海内外文物收藏各领域中都是常见的。最典型的应数法国卢浮宫珍藏的“米罗的维纳斯”,即著名的断臂维纳斯。国内比较典型的是上海博物馆内“中国古代雕塑馆”的石雕佛像,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缺头、断手、掉足等残缺严重的展品。但无论是断臂的维纳斯,还是缺头的唐代石雕菩萨,残缺不全并不影响其光芒四射的永恒艺术魅力,它们仍然赢得了世人一致的赞美与颂扬。古砚的残缺问题也如此,关键是留存下来的部分,是否存在艺术上、工艺上的美感。这种美感令人久久不忍释手,不忍离去,隐隐予人感悟启迪,以致产生许多联想,发思古之幽情。这就是可取的古砚的残缺美,也就是可取、可藏、可进行投资的残缺古砚。非此则舍之弃之。
如,南宋至元代时期的双池抄手端砚,左墙足大面积崩落残损,墨堂近抄手处也有大块崩损伤痕,砚首四角亦均有不同程度的碰崩伤残。但整个砚形轮廓基本完好,砚额双墨池除土蚀水侵的表皮风化剥落外,形状也完整无损,造型不同的两个墨池清晰可辨。这就存留了该砚中最精华、最富于艺术特色的部位,一瞥之间,旷古而迷人!
再如,元明之际的端石抄手砚,块头较大,相当于现代规格的11寸以上,且较为完美。十分可惜的是,在砚台墨堂的中心穿了个不小的洞,破坏了观赏砚台最主要的着眼点,可谓伤残了砚台最主要的部位。但仔细观察,破洞是历经古人磨墨形成的凹陷,在欲穿未穿之时流散,被后人碰穿的。总体上可以理解为:这是一方古人磨穿砚堂的古砚。元代诗人萨都刺就有《破砚》诗:“巨璞何人凿,磨穿偶至今……”所以这方伤残古砚,具备了一种稀罕少见的收藏价值。
另外,我们还会遇到一些残缺不全的端砚,但留存了独特的纹饰、独特的形制、独特的铭记等等,都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若是留有闺阁芳踪、名人偶迹、史事影痕,就哪怕是残缺至一鳞半爪,仅能窥见凤毛麟角,亦不应错过,可大胆收藏。
目前残缺古砚多见于乡间旧物专业户、集市地摊。由于收藏古砚的人少,收藏残缺古砚的人更少,故砚价十分便宜,如图之端砚仅一二百元左右就有交易。取其佳美者投资收藏,也许正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