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和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市俗人事,画面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从总体来看,可分为郊野、汴河、街市三大段。首段描绘城郊农村清明时节的田野景色:疏林薄雾掩映着农舍酒家,阡陌纵横、田亩井然。行人往来于途,或乘骑闲览,赏春踏青,或驱牲赶路,以谋生计。中段画的汴河。河面宽阔,不势清缓,几十艘货船散布其间,或沿岸停泊,或驶于中流。一座巨型的木拱桥横跨河上,宛若一道飞虹,将两岸街市相连,有人称它为“虹桥”。后段则是描写汴梁街市的情况,城内街市交错纵横,房屋鳞次栉比,酒楼店铺百肆杂陈,招牌幡幔目不暇接,饮食百货应有尽有。把北宋末期工商业发达的面貌,以及隐藏在这种繁华景象背后的那种有闲者酒楼欢宴,劳苦者辛勤操作的贫富差别,表现得淋漓尽致。《清明上河图》通过这样三段组成了一个统一的画面,从商业、交通、漕运、建筑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角度,集中体现了12世纪我国的都市生活面貌,为我们考据研究宋代社会提供了一件具有综合性价值的形象化资料。
《清明上河图》被历代的鉴藏家们辗转收藏,多次幸免于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一时期著名人物画画家还有苏汉臣,北宋人。专长人物,尤善儿童生活画。传世作品有《百子嬉春图》、《秋庭戏婴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婴儿斗蟋蟀》等。李嵩,代表作《服田图》、《骷髅幻戏图》、《货郎图》等。
五代两宋时期可以说是中国人物画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宋以后,进入元代,绘画艺术受到打击,聚集了许多画家的南宋画院也解体了,这个时代文人画兴起,画家们大多回避现实,把描绘对象转向那些花鸟竹石、水波烟云,很少有人再画人物,因此可以这样说,人物画在元代就开始衰落了,甚至影响到以后的明清时代。纵观元、明、清三代,在历史上有成就的人物画家可以说是寥寥可数。只有在明清之际历经了明清两大社会生活的大画家陈洪绶与在他之后二、三百年间最出色的人物画家伍伯年。
陈洪绶,浙江诸暨人,据说他从小就显出相当的绘画画才,4岁时就画有关羽拱手立像,14岁时就可悬画市中卖钱。他的主要作品有《屈子行吟图》、《西厢记》、《九歌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其中后三者为版画插图。
任伯年,年少时家庭贫苦,因不愿做学徒受压榨,索性自己摆摊卖画,后师伍熊、伍薰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代表作有《酸寒尉》、《高邕之先生小像》、《仲英五十六小像》等。
明清之后,中国画走进了近代中国社会。随着西方异质文化的潮水般的冲击,中国绘画也开始容纳了一些西洋绘画的特征,特别是在人物画方面,人们开始在透视、人体解剖、明暗关系、色彩变化等方面吸收西洋画的表现方法,使中国人物画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