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物画造型的意象性

中国人物画鼎盛时期“以线造型”笔性具有极大的意象性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张彦远以顾恺之紧密联绵、循环超忽;陆探微精利润媚,新奇绝妙;张僧鹞钩戟利剑;吴道子虬须云鬓。”后代称之为“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线性美学特征为切入点,探讨了人物画创作的诸多问题。再如传统描法的“十八描”,它以各种具象的物体来形象地描述不同线条抽象的质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这就决定了这种用线不但表形而且还达“意”。在西画中,线一般用来勾画对象形体的轮廓线,主要着眼于事物形体的外部特征,以及线勾画形体的客观准确度,较少考虑线本身的审美。而中国画的线除了完成上述西画的用线任务外,还必须以线本身的艺术变化去体现物体的形态结构等,运用不同性质的线表现不同事物的质感、气度、神韵等等,并将作者的情感融于其中,表现“理解的东西”,而不是“看到的东西”。因此,中国画的线,更多地反映了作者的情感、气质、素养、功力等等,是一种精神性的、意象性的表现。纵观中国画史,几乎每一位人物画家都是用线的高手:顾恺之用行云流水般的游丝表现娇弱的仕女,而吴道子则以顿挫起伏、劲健有力的兰叶描表现佛的崇高,张萱、周则用刚柔相济的琴弦描表现丰满硕美的宫女,李公麟的白描更把中国画的用线艺术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中国画家这种用线来塑造形象的表现方法,使中国画不得不带上强烈的主观意象性。

  写意性的艺术观是中国画的主要特点,是中国人特有的艺术观念。它建立在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华民族深层心理学基础之上。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一句“绘事后素。”把传统绘画中的写意性表露无疑。那么当下中国人物画创作何去何存,是摆在人物画家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继承和研究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造型体系,摒弃其中僵化陈腐的部分,发扬其中积极生动的部分,在此基础上,延革和发展中国人物画的造型体系,使之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适应现代人物画的创作需要,是当下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根本所在。老一辈人物画家徐悲鸿、傅抱石、叶浅予、蒋兆和、潘滋等,承前启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艺方针,运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思想及创作方法,遵循历史新时期的要求,为人物画的创新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石鲁、黄胄、周思聪、吴山明、刘国辉、卢沉、田黎明、何家英、刘大为、梁岩等一大批中国人物画家的崛起,在预示着中国人物画前景未可限量,但是要创造出既与传统艺术拉开距离,又与西方现代艺术保持距离的真正属于中国现代的人物画,不仅要对人物画的对象与风格进行类别判断,人物画受这些观念因素的制约,在题材的选择、造型的观念、形式的处理、语言的运用上都走向了意象性,而用线造型的手法更进一步加强了人物画的意象性。还把“仁、义、礼、乐”都融于日常生活,社会伦理之中的儒学,主张“天人合一”、“大美无美”的老庄哲学,“无常无我”的佛家境界,不但孕育了写意性的中国画,还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画提供新鲜的动力,使中国绘画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

1 2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明末清初的人物写真及西洋画法

下一篇:自然实景与真情实感的融合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