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即人――有关中国花鸟画创新

中国花鸟画以其民族艺术的鲜明特色,在世界绘画艺林中自成体系,独具风采,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高度文明的象征,也是民族精神和气质的生动体现,是中国花鸟画家对世界文化的独特奉献。因为只有中国才有花鸟画这一单独分科。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花鸟画逐步形成了自已独特的表现体系和形式,独特的表现内容和手法,千百年来一直为广大人民群所喜闻乐见。
   就绘画题材而言,花鸟画是包括了花、木、蔬果、鸟、兽、虫、草等,以及有关的自然环境、器物的一个最为广泛的艺术门类。同时,花鸟画还是一门有着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绘画艺术。它的内蕴是大自然活跃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花鸟画表现的主要特点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通过典型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意境。自然界的生物本无精神可言,它只有自身的自然属性,而艺术家依据它们自然属性以及特征、环境等特点,赋予它们以人格化的精神内涵,这样原有的自然动植物等在花鸟画家的笔下就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之物,而具有了一定的精神内涵和审美价值,这个价值就是它的社会品格,所以自然界的花鸟虫草在画家的作品中,就不是一般概念上的自然形象。而渗透着画家的精神意志,表现出艺术家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真实感情。正因为中国花鸟画有着如此独特的艺术魅力,所以它一直是中华民族繁花锦簇的艺苑中一束最灿烂夺目和永不凋谢的花朵。
   花鸟画虽然以花鸟自然为描绘对象,但其实质却是在描写人,因为,草木无情,情只能来自艺术家――情者,人情也。画家必须把他的心融化到无情的草木翎毛之中去,使观众从自然生命看到社会人的生命。如传统象征君子的梅、兰、竹、菊,就是通过梅、兰、竹、菊的自然品格来象征四种高尚的精神人格,达到人格化的象征意义。作者的情感总是和形象的具体性密切相关的,松柏在中国人眼里看作是万古长青的,而仙鹤被人们誉为长寿的代表,画家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寄托着人们良好的祝愿。花鸟画把自然界的花鸟人格化,生命化,使作品更加传神动人。
   从历史上看,传统的“天人合一”,强调自然与人合一,在艺术上表现出忘情地咏歌的主题。宋人咏唱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唤起了多少人的“通感”。在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的大自然面前,人生是短暂的,对自然生命的咏唱,正是人对生命的眷恋,中国花鸟画把表现主观审美感受放在了中心地位,特别是随着文人写意画的兴起,更是重情趣,重抒发,既状物又寄情,以意造象,象随意生,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同在的艺术境界,充分自由地发挥想象余地,进而展示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所以花鸟画成为时代和民族文化的象征。
   传统的中国花鸟画已有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笔墨程式,这种笔墨程式从意象造型的观念产生,它超越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而创造出更为广阔的艺术空间。这种程式化的艺术,有其特有的风貌,它的精炼,它的节奏和韵律,它和对象的距离感,都靠了它的一套程式化的构成方法和技巧得以实现,这种程式凝聚着千百年来世世代代花鸟画家的经验和创造性,它表现和创造了一代代人的审美感觉,它是民族艺术风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种程式的完善和代代承袭的崇拜心,使传统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变成了固定的表现方法,并约束着画家的艺术取向,给花鸟画家的创新带来了障碍。但是,艺术是随着时代生活的变迁而逐渐变迁,元人宗法唐宋,明清宗法元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作品。今天,我们固然也能像宋人那样去精微地观察对象,但不应该沉溺于宋人画那样的气息,因为决定宋人生命意识的那个文化时代永远地过去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每一个成熟的画家都不甘于照搬前人创造的现成的笔墨程式和套路,不甘于摹仿和承袭前人的作品,他们总是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感受,画出属于自己的新的绘画形式和绘画语言。没有创新的艺术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花鸟画的发展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养分和创作示范,历代的许多作品已达到了时代艺术的高峰,这些佳作启示了一代又一代的画家。同时传统的笔墨程式和套路同时也影响着画家的创新。
   “笔墨当随时代”,花鸟画的发展要不断丰富,变化和更新笔墨程式,要不断突破,创造新程式。创新是艺术发展的规律,创新是民族艺术发展的灵魂,如何创新成为当今中国画家思想意识的主流,在当代中国花鸟画的创新与发展问题上需要艺术家创造力的全力体现,离开了艺术家创造力的发挥,也就没有民族的艺术创造力。花鸟画的创新既要借鉴原有的程式基础,还要改造它,演化为新的程式。首先,要重视写生,许多有成就的花鸟画大师都十分重视这一环节。从南宋的赵昌,到明代的陈淳、徐渭,清代的邹一桂、朱耷、金农、郑板桥以及任伯年、吴昌硕,近代的齐白石、潘天寿等前辈,无不注重写生,他们在生活的基础上,有感而发,形成自己不拘一格的花鸟画面貌。齐白石画的虾神妙无比,举世共认。为了观察虾的蠕动和跳跃的姿态,他把虾寄养在水盂中,仔细地观察经过40余年的苦学苦练把画虾的笔墨技法提高到我国绘画史上的新高度,创造了前无古人的虾的艺术形象。潘天寿画的雁荡山生动感人,为了收集创作素材,他多次到雁荡山深入生活。他们的作品对一代代的花鸟画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唐代张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千百年来成为代代画家的座右铭,由此看来写生确是花鸟画创新的关键。
   其次是吸收、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对传统绘画理论的继承,从东晋顾恺之的《论画》到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中提出的“绘事六法”,再到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对六法的评述以及清代邹一桂在《小山画谱六法前后》中对六法的见解中均有体现。这些绘画理论是在指导创作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历代画家聪明才智的总结,继承吸收传统的绘画理论对开创中国花鸟画的新局面有其深刻的意义。另外要从技法上吸收它,并丰富在自己的创作语言中,提高创作能力。在审美品格上追求高格调,花鸟画的创新,如果只注重新,而不注重作品的审美高格,作品就容易俗套,因此,要从传统的审美品味中吸收借鉴高雅的审美情趣,加以发展、创新,使之产生一种新的审美意境,这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这种多元文化着实地激活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原创力,也给从事中国画创作的画家们以更多的选择。每个画家在他生活的任何瞬间都有可能被某种思想感情所占据或激动,有时这种思想感情使他难以摆脱。于是他要寻找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这就是创作中寻找到的灵感,灵感不是凭空而来的,往往是经过长时间的苦思冥想,在思想高度集中时突然爆发出来的创作能力。一个好的创作主题挖掘来自生活的积累,来源于不断地观察生活。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只有真诚和富有情感的人才能发现它。”生活和美本身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艺术家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将美的东西提炼和夸张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这就是花鸟画家们创作意义所在。花鸟画的创作绝不能就事论事,闭门造车,必须把根深深地扎在中国文化大地中,重客观规律,汲取生活的养分,借鉴传统艺术的精华,使同样的花鸟鱼虫,在不同的时代,创作出多姿多彩,各异其趣的作品。
   真诚地对待生活和艺术,执着地追求,在艺术实践中创造出有生活气息,有时代感的花鸟画作品。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关于抽象美

下一篇:关于中国现代的花鸟画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