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才是真正体现画家心志所在

    吴冠中先生的话对于中国画而言,对于西方画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进步和飞跃。虽然吴冠中强调形式,阐述形式在作品里举足轻重之作用,但吴冠中讲到:我强调形式美的独立性,希望尽量发挥形式手段,不能安分于“内容决定形式”的窠臼里。但是我个人并不喜爱缺乏意境的形式,也不认为形式就是归宿。
  
  在我看来,在吴冠中的心中,他并不是推崇形式美为艺术美的最高标准,在他的心里,一直根深蒂固的恰恰是他时刻念念不忘的意境美。“我个人并不喜欢缺乏意境的形式”,直溜溜地将他的绘画奋斗目标展现无遗。在他看来,意境才是真正体现画家心志所在。

    在吴冠中先生60年的艺术生涯中,呕心沥血地在人民中找寻、在生活中找寻、在探索中找寻,闯出自己的艺术之路。在西方人眼中,吴冠中先生的中国画作品是极具东方文化特征与特色的;在国内人的眼中,吴先生的绘画艺术又闪现着西方艺术的情结与形式。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他卓尔不凡的艺术?也许,我们可以尝试着用两个词来做出这个解释――“精深”与“包容”。
  
  视觉艺术只靠造型效果,形式美永远是绘画的主要语言。美感既是可感知的,便必须具备感情内涵,作者的欢乐、抑郁、孤独、愤世嫉俗的心态必然流露在作品中。在油画风景和中国山水画中都可识别其画中诗、画中情。只是在油画中,作者大多专注于美感创造;而山水作者不少是文人,有意寓诗情于画中。所以蔡元培归纳说西洋画近建筑,中国画近文学。绘画首先是文化,人看风景、看山水,个人的视角千变万化,其深层的原因是文化差异。
  
  高居翰先生是研究中国绘画的专家。他看到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展出的中国画,整体效果很弱,与西方油画比,吸引不了观众,他站在维护中国画的立场上,感到很怅然。确乎,中国传统绘画除极少数杰作外,挂上墙后显得散漫无力,而表现大自然的山水画却应远看,不只是平铺在案上让人细读细寻去作画中之游。中国画论中虽说“近取其质,远取其势”,但其质其势千篇一律时,画面也就失去了魅力。当有人认为中国画已没前途,我们不要斤斤于这是不是恶意的当头棒,倒值得我们反思:我们是不是确实需要改革。或许,只有先明白了吴冠中的这些心意,才能读懂他的画。

  来源:美术报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画家 画种 有关“笔墨等于零”论辩的随想

下一篇:关于艺术生态、现实主义美术问题及其他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