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老人画虾风格初探

一、从鉴赏立场出发

    白石老人画虾风格的采讨,无疑地,须要先从生活背景、临摹师古等外在学习书画印等方面认识,才能进到风格本身的问题,风格不只是技法形式而已,重要的是包含了创作思想内涵,风格的实质意义,应是一个艺术创作生命,具体而完整的实现。老人画虾,被世人称为三绝之一(虾、蟹、雏),记载上,老人最早画虾是在八岁时候,终其一生,画虾时间长达八十六年之久,这是中国历史,甚至世界上所罕见,他的画风受到后人普遍重视,但要真正探讨一位如此长寿的艺术家的画风真相,谈何容易!

    面对这个题目,我们不妨先就画论画,从作品出讨起,再逐步架构问题的全貌。探讨作品,首先遭遇到作品真伪判辨取样的问题,无异是在考验作者的鉴赏能力。老人当年客居京华厂肆卖画时,就发觉已经有人伪造:“白石之画,从来被无赖子作伪,因使天下人不敢收藏。”老人还特地题在所作册页上提醒世人。事实上,研究任何艺术作品,鉴赏能力是个基础条件,否则对于风格内在生命是无法作客观确切的诠释,无法去伪存其,当然就无法还原风格原貌与品质。

    本文即基于鉴赏立场,初步探讨白石老人画虾,直接切入创作历程,并排比作品,审视其演变特点,赏析作品风格,希望对读者揭开“白石虾”奥秘的面纱有一点助益。

二、白石老人画虾演变

    白石老人曾自题六十八岁画虾作品,落款写到:“余之画虾已经数变,初只略似,一变毕真,再变色分深浅,此三变也。”这是老人十年衰年变法之后现身说法,经常被后人引述,解释作品,甚至被以偏概全地认为是他一生画虾的定论。事实并不然,他一直活到九十五岁,继后廿七年正是他绘画艺术的高峰期,成就评价最高,想要了解白石老人画虾风格,这是极为精彩的部份,不可轻忽。

    当时老人自称三变,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我们不妨例举画作来印证。老人画虾,与其早年生活背景,并临摹过前人作品的经验是分不开的,前后学过青藤、八大、李复堂与郑板桥等人。变法之初,正沉醉于八大画法,自谓:“即朱雪个画虾不见有此古拙。”用语颇为得意的样子,但从实际作品比较传世八大作品,以及他晚年画虾,都不能称得上水准,也不如他草虫蛱蝶的画法,是因为尚未触及到写生窍门。只能说还算三变中刚开始“初只略似”的阶段。

    之后,老人在案头水盂中蓄养活虾,实际观察写生,研究画法,大概达到三变的前几年,逐渐掌握画虾结构与动态要领,开始领悟到写生与笔墨结合的奥妙,才显露出信心。六十五岁时画长幅对开群虾,题到:“余画此幅,友人曰何得似至此?答曰家园有池多大虾,秋水澄清,尝见虾游,探得虾游之变动,不犹专似其形。故余既画,以后人亦画有之,未画之前,故未有也。”画虾已领略写生旨趣,将家园当年情景化为画境,并且能开画虾风气之先。所以自已又称:“吾非寻常人轻许夸誉也。”这时候,写生中写实要领就是所说的“毕真”变化,是接近真实形象,但他留意到不应只停留在专求形以上,接着,他探索出“色分深浅”,分辨墨虾浓淡对比效果,显现出透明感与立体感,将画虾风格推进到成熟的典型阶段。至此,可谓探得个中三昧,不止求形似,更求得神似。

    犹如十年寒窗的衰年变法,白石老人画风自此脱胎换骨,即使画蟹作品,自题到:“余之画蟹七十岁以后一变,此又变也。”足证变法已打通各种主题,无所不能了。变法是老人关键性历程,老人自励奋发的创造意志之外,外在环境也是主要的引发的因素。变法原是受亦师亦友陈师曾的启示,虽然师法吴昌硕,概括吸收其绘画优点,同时也进行蓄虾写生,老人变法的路数,并不拘泥单一方式。绝不似一般文人戏墨虚浮搬弄,而是富有深刻自省的创造理念追求突破,除了陈、吴两位正面产生决定性影响之外,林风眠与徐悲鸿在当时水墨改革时期,所给予老人的潜在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外在因素。老人曾应邀至国立艺专担任教席,此事正当他六十五岁变法之际,林、徐两位前后任艺专校长,主张素描写生,老人列身教席,改革中国绘画大环境之下,将使变法的信念得到更多的肯定。另一方面,林、徐两位耳濡目染,相对地从老人身上亲炙传统笔墨,也是极为其切的事实。要进一步研究老人衰年变法的真相,这层彼此影响的因素,也是相当值得注意的一个线索。

    我们不妨将三变看成画虾风格的分水岭,客观比较,大致上,三变之前是着重钻研画法,三变之后,则是更加深入创作内涵,不断提升,也因此,老人最后廿七年画虾艺术,造形审美趣味更趋单纯化,笔墨线条,则人画俱老,篆书人画,已无斧凿痕迹了。世人评老人八十岁时画虾已臻炉火纯青的地步,从传世之作对照,实是中肯的评价。我们可以从三变之后(约七十岁)到八十岁之间,再求突破的努力中,看出他延续纯熟的技法,而仍然不放弃细心观察,作审美上的斟酌。这个时期,在先前的基础上,再现一些新的画法,是前所未有的,仅综合列举如下:

    (一)将笔锋压扁成破碎状,画出头戟两旁参差的甲片。
    (二)眼睛由圆点,改为横点,与头戟垂直,是观察的心得。
    (三)头部前端原先没画短须,后来多加画六根左右。
    (四)腹部小脚,用笔尖迥钩,显示正在游水的动态。
    (五)长幅群虾,近浓远淡,呈现视觉上景深空间感。
    (六)群虾中的远虾,躯干只画三节,比例上缩小些。
    (七)腹部小脚,由八只减为六只,再简化成五只等等。

    白石老人八十岁画虾,可说是造诸高深,名满京师,而老人仍一本朴实勤奋的性格,不墨守成规,执着自己创作理念,精益求精。从一系列画虾作品按年代排比结果,若说八十岁以后画虾是颠峰期,则约八十五岁至过世前一、二年之间是颠峰期中的颠峰。艺术审美达到单纯化最高境界最简单的水墨方式,创造出最生动的内涵,施朱敷粉,不可增减一分,实令人赞赏不已。返朴归真,笔墨法则,简化到不能再简化,而却生趣奕奕,形神俱备。审慎赏析这时期画虾演变,仍透露些许与前期不同的变化:

    (一)回复直接以画头部笔法画前端甲片,砍掉破碎状。
    (二)省略头部前端的短须。(的八十七岁以后)
    (三)腹部小脚紧贴身躯。
    (四)长须出现细笔(如面相笔)画法。
    (五)远虾画法加同近虾等等。

    附上白石老人九十三岁(实际年龄九十一岁)照片与作品,可见老人示范画虾的大概情形。(见附图)当时示范技法的过程与心情,限于一定时间之内拍摄、记录分解动作,相信跟平时作画不同,但没有丝毫衰老的迹象,仍让人感受到益老弥坚,丹青不知老之时至的“化境”。诚如他九十三岁回顾展时,曾经说过:“予之画,稍可观者,在七十岁前后。”他迭给徐悲鸿册页中自题到:“今年又添一岁,八十八矣,其画笔可稍去旧样否?”综观老人一生治艺,如倒吃甘蔗,愈老愈佳,也令人赞羡遐年高寿与艺术美名共侪福天。

三、画虾风格分析

    想要了解白石老人绘画风格特色,就须具备金石书法的基本知识,这是敲开金石画派奥秘必备之匙。这种作风最明显的特色在于笔法,用笔如书法写字一般,落笔笃定,不作修饰或涂改,因此,练好书法几乎是这种画法的唯一前提,否则无以为功。老人习碑练篆,受益于(祀三公山碑)最深,画上题篆经常运用这类书体挥洒,方正格局,朴拙厚实的书风,与画风犹如孪生关系,神貌酷似。

    老人画虾闻名之后,“白石虾”的名号不胫而走,画法特色已经成为齐派卷标了。前面介绍过他创造过程画虾的演变,他是以概括式理念,共掌握造形结构的,因此,不必计较所画的是河虾还是白虾,这些现实物象已化为心中意象了。虽然是以写生观察为主,然对于他而言,“毕真”确切的含意则是侧重主观的真实感,也就是重视内在神似甚过于外在形似。“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原因正是如此。一笔一划之浓淡、轻重、虚实与开合等基本画法,都应该从这个角度去体会“白石虾”的特色,才不致于毛而失貌。

    老人“白石虾”的造形,是经过长期锻练、揣摩而来。稍早变法前后,造形上采取比较“写实”的手法,譬如群虾动向不同,安排空间紧凑,还虾形体较小,墨色较淡等,但愈到晚年,这些手法愈趋于简洁的处理方式,并将造形夸张,虾头愈大,而虾身愈瘦长;彼此空间加大,赋予造形构成上的张力,更能突显主题意趣。这是因为觉察到视觉造形上恒常状态,在审美上给人稳定而完整的感受,凭着这个见地,其它金石派画家已经膛乎其后了。犬其,造形已经塑造了艺术典型与法则,世人就不应从其它观点,批评老人画虾只会侧面取形的问题。事实上,这正反映出他个人审美态度与手法独到之处,是不能错估他内在创意的重要性,徒然在问题的外围打转而已。

    我们如果了解老人画虾作品的整体艺术性,即能够体会他主张的“神似”。神似,并非仅止于虾本身个体画法,是充而扩之,经营整个画面空间,产生严谨结构,呼应贯穿,衍生气势磅的生命力。神似,应该说是这般生命力的重现与象征,而且优游自在,无所阻碍。试着解析老人的杰作(见附图),我们可以清楚地读出作品传达这份“神似”的深沉力量与价值:每只虾均完美无比,各个都是典型的“白石虾”。各个大小比例相似,但脚钳动态不同,并彼此连贯,富有整体感。六只虾关系密不可分,下方最左一只拱身退后,欲行又止,后方三只趾高气扬,趋势前来。稍远两只,前只伸脚快游,视觉上呼应了前后空间,后双收一脚,依附前只,连游边走。整个画面不画水,而群虾自得其乐,可谓达到老人“有法为无法”的妙处。老人铁画银钓,群虾好似他内在生命,平实无染,超脱尘俗约写照!据此,“白石虾”的神似,在心理深处,何尝不是老人自我的拟人化?在精神领域上,也已经跳脱变法画虾时乡园憧憬的心境,因寄身京师深耘而臻于纯粹升华了。

四、小结

    水墨绘画艺术中的线条,牵动了中国人审美上无限的情感。金石画派之所以能超越一般文人画气息而卓然自立,金石学养中书法技术层面融入绘画与提升,诚然是决定性的因素。同理,当我们探讨金石画风如白石老人深厚艺术造诣的时候,书法基本素养是不可或缺,否则会如隔靴搔痒,搔不到痒处的。

    后来的人,多奉“白石虾”为金科玉律,一样画葫芦地照抄,殊不知老人当年已告示世人:“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要学习到他的精神与要领,而不要在表象形似上模仿。这番深具教育意味的话,可惜对许多追随者都没有产生警惕作用。由这一点,更让人玩味出老人画虾风格,是如何地经历漫长岁月所淬练出来,艺术没有廉价,也不该“偷窃”。他曾作诗:“皮毛袭取即工夫,习气文人未易除,不用人间偷窃法,大江南北只今无。”这些道理,至今仍切中时弊。

    白石老人年岁之高,创作之勤,作品之丰,是难以估计,不过探讨过程中,作品按年代排比,“示意图”显示老人金石画风演变历程轨迹,有脉络可享,算是初步心得。希望日后能再补强资料与整理工作,裨益进一步掌握老人画风的来龙去脉。

    参考书籍:

  《名家翰墨》第十四期,P.104,胡橐谈白石老人画虾。
    〈齐白石作品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齐白石画集》,严欣强、金岩编,外文出版社,中国上海。
    《齐白石的一生》,张次溪着,人民美术出版社。
    《齐白石画虾》,徐中敏、娄师白编着,湖南美术出版社。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从《四季图》看齐白石的艺术创造

下一篇:中国山水画的历史走向(一)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