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季图》看齐白石的艺术创造

    清代吴昌硕有《四季图》闻名于世,鲜为人知的是,齐白石也作有《四季图》,是齐白石给先辈的馈赠,从未公诸于世。

    《四季图》画幅上不仅有芳香四溢的花卉,而且画幅上还有齐白石的字、诗、印章(齐白石四十来岁时是以卖画刻印为生的)。齐在图中“夏荷”的题诗上落款是:“四月三百石印富翁并题近句”。可知齐白石之重视他的刻印之艺术价值。

    从《四季图》的画幅上不仅可以欣赏春夏秋冬花卉之美,还可以品味齐白石的行草书之美;从齐白石为画所题诗句中可以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思想之源,还可以品味齐白石刻印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该画创作于1925年4月,是专为赠送友人并湖南同乡当时居北平的名学者兼名医丁星五公而尽心之作。齐白石当时卖画为生,绝少以画赠人,如《齐白石外传》载:“抗日战争胜利后,有李将军来拜访,齐白石知其为一位品行极好的军界人物,齐主动绘画相赠,子女亦为之惊讶,认为如李将军之际通者,乃万难一见。”而齐白石却作《四季图》赠予丁星五公,可见星五公非一般人士,与齐白石交谊亦非一般。

    丁星五公生于光绪乙亥年(1874年),于二十一岁考取光绪丁酉科湖南省拔贡第一名,之后赴北京应清朝廷翰林院考试,适逢辛亥革命前夕,宫廷大乱而罢考。丁星五公乃居北京研习中国经学并研读医术,而成北京名医。丁公对疑难病症每有起死回生之术,且博学多才,聪慧超群。齐白石来北平,慕丁星五公医术而尊其博学多文,且系同乡,情性亦有相同之处,故常走往。齐白石于诗文请教于丁公者,亦属常事。丁星五公比齐大十岁,齐尊丁公为兄长。

    齐白石积劳成疾,1924年2月大病,七天七夜不省人事。家人请星五公诊治,不日转危为安,令齐白石感激无已。次年四月已完全康复,心情舒畅,乃作《四季图》敬赠丁星五公。

    《四季图》乃齐白石一生中创作力最为旺盛时期的作品。齐白石生活了九十五年,三十来岁开始作画,四十来岁开始卖画及刻印为生。五十七八岁,开始变法,已有名气,六十岁由陈师曾介绍参加中日联合画展。之后又与陈师曾参加法国巴黎艺术展览会一举成名,为国际所重视。

    绘《四季图》时六十三岁,为齐白石一生最为振奋、自信、奋发逞强的时期。家庭则北平方面财源丰厚,妾生二子。湖南老家则父母健在,妻子儿女丰衣足食,是家庭生活中最为美满愉快的时期。创作方面,则是齐白石从过去细致的工笔画渐进为文人画,又从五十七岁变法,独创新裁,具有自己的风格,至六十岁业已成功,而六十三岁此时绘画技术已达到炉火纯青水平最高的时期。齐白石的《四季图》就是在这样一种内外呈祥、心旷神怡、生活最为美满、创作力最为精练旺盛的时期,尽心力而作的佳品。

    在此之后,不久父母、妻子、女儿连年逐渐病逝,一连串的伤痛接踵而袭击,齐白石不堪愁苦,又随着年岁的增长,也日益衰老。并逢抗日战争八年的磨折,虽未停歇作画,但较之过去的创作则已有太阳西偏之感。

    至抗日战争胜利,齐白石重整旗鼓,恢复卖画的艺术生活(在抗日战争时期,齐白石爱国仇日帝而停止了卖画),又日以继夜地作画。1946年中华全国美术会为齐白石主办了画展。

    全国解放,此时齐更得毛泽东主席的器重,赐名“工人艺术家”。中国出版界大量印刷其作品,除全国发行外,还销往国外。齐白石的声名也大扬全世界。齐白石的画也越画越多,有人估计仅1955年九十三岁这年就画了一百余张画。

    齐白石曾由中共中央为他的九十三岁寿诞开酒会庆贺,称齐白石人民画家。1955年曾由东德总理邀请接见。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给齐白石和平奖金。齐白石这一生可谓富贵而高寿,声誉满全球,也已载名史册。

    但作为一个艺术家,绘画数量之多,反而影响了他的艺术水平,这是他的一生最为遗憾的事。而大量的画是创作于八十六岁之后。齐白石八十五岁之前的作品虽多精心之作,但留下来的却不多。而六十至七十岁的创作则是他一生创作的精华。可惜留下来的更少,据说是由于抗日战争而损失了。这些情况,从中国出版的齐白石作品全集就可以一目了然。

    可知,齐白石的绘画作品虽多,但像《四季图》这样的佳作则是凤毛麟角了。

    《四季图》赏析

    齐白石《四季图》是以他最爱的花卉为素材:春天的紫藤、夏天的荷花、秋天的雁来红、冬天的红梅,构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花开的代表。

    齐白石从来以清吴昌硕为老师,吴昌硕有《四季图》闻名于世,齐白石更因此而绘《四季图》以与吴昌硕的《四季图》媲美。为此,齐白石更倾注心血来完成这组《四季图》。

    齐白石《四季图》因此体现了作者当时艺术构思的精粹,笔姿雄伟,气势磅礴,花枝娇媚,生气盎然,它既非工笔画的写实,或西洋画的写生,但画卷一展开,就使人感到如入花圃,灿烂夺目,芳香萦绕,不是写真,但却给人以十足的真实感而启发人更多的想象,我们不得不叹为观止了!

    为什么《四季图》有如此的魅力?且让我们一一欣赏。

    一、紫藤

    紫藤原是中国文人画中最常入画的花卉,齐白石的紫藤却有他独到之处,是无人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他画的藤蔓,苍劲有力地盘旋,却又扭曲而自然,一串串花朵像饱食了春光的滋养,满缀枝头,鲜活灵秀,似乎在随着微风轻盈飘动,我们不仅看到了藤蔓繁枝的丰美灿漫,仿佛也闻到了春花的芳香,正如齐白石的一首《画春藤》的诗:

    晨起推开南向窗,
  
  春晴风暖日初长;
    传闻舍北藤萝发,
    追得花魂上纸香。

    不是吗?齐白石的紫藤不仅绘出了扭曲盘旋却苍劲有力的藤枝与缀满藤枝的繁花,而且更难得的是画出了春藤的活力,这正是花的灵魂。(紫藤是四张画的首张,因写“丁星五仁兄……等”而未为画题诗)。

    二、荷花

    夏荷更是文人画中最多见的,大概从王冕开始,荷花就为历代画家情所独衷。齐白石的荷花则又具有两种独特之处:

    一是齐白石对荷花本身赋予了最深的情感,他的家乡盛产湘莲,初夏荷叶田田,仲夏大朵大朵的荷花在池塘中盛开,而齐白石的家庭田园更是年年精心培植,不仅莲叶莲花在水池中美不胜收,而且秋天莲子香甜可口,齐白石对家庭的爱、家乡的爱,很自然地使他在北平回忆起家乡的夏荷,静夜的荷香留在他心底的深处,会不时在忆念中荡漾荷香的清新回味,当他执笔画荷时,这种最深的忆念和爱就会在他笔下赋予画幅中的荷花以生命。

    二是齐白石在1920年五十八岁时,经陈师曾之劝变通画法,自创红花墨叶一派,这是中国文人画的着色的首创,这种“红花墨叶”十分大胆的手法,把原不相类属的纯红,配上鲜活的墨色,造成强烈的对比,互相衬托下,产生一种朴质、爽朗的感觉,令人心畅神往,这与齐白石的国外闻名也有直接的关系。齐白石成为世界级的大画家,是他六十岁后的事,根本不能调和的红黑二色,却被齐白石硬拼凑到一块,却起到如此活泼又真实的效果,令西洋人为之咋舌,惊叹不已。

    《四季图》中的夏荷,正是结合了以上两种特色,使这几枝鲜丽的花和叶体现了齐白石在变法成熟之后的最佳成果,它不仅反映了作者由细致的工笔画大胆地改为粗枝大叶笔法从简的写意画的高度成熟,而且是“红花墨叶”的这一创新的最佳成果!可以看出齐白石当时不仅笃诚地要画出一幅最好的夏荷赠送给星五公,而且在他绘画中如此灌注的对故乡荷花的追思也不禁反映在花叶之间,以致使这幅不朽的佳作使人留恋和深思不已。作者在画幅上题的诗句:“人生能约几黄昏,往事追思尚断魂,五里新荷田上路,白梅祠到杏花村。”正是齐白石当时怀乡心切的写照。

    三、雁来红

    雁来红又叫老朱红,齐白石家乡又叫蓬门。雁来红的入画,在文人画中比之紫藤、荷花、红梅要少得多,但用来作为秋季的代表花卉是常有的,吴昌硕就画过雁来红并题词曰:“烂斑秋色雁初飞”,说明了秋天雁初来南方时,“雁来红”就红色烂斑了,大概它仅仅是适合生长于南方的植物。《四季图》中齐白石却画的是肥嫩的绿叶的雁来红来代表秋季,可能由于肥嫩未红的雁来红比红而老的雁来红更宜入画之故,因为齐白石画的另一幅已老的雁来红,以及吴昌硕画的已老的雁来红,确实远远不及“四季图”中所画的肥嫩的绿叶雁来红之美。但它仍适宜代表秋天的花卉,这也是无疑的。齐白石的一首《画老来红》诗中写道:“四月清和始着根,轻锄亲手种蓬门,秋来颜色胜蓬草,未受春风一点恩。”可知齐白石在家乡亲自种植了雁来红。不仅如此,在他念念不忘的星塘老屋长满了令人难忘的雁来红。星塘老屋是齐氏家族的聚居之地。明初,齐白石家族从江苏砀阳迁居于湘潭,定居于白石铺的杏子坞(又名杏花村),远远近近一大片杏树林,绵延数里,初春花开,灿烂一片,杏子坞近处有一块大池塘,荷菱杂植,鱼虾游跃,真是夏季的美景。据说早年有一颗陨星坠入池塘,因而得名星斗塘。塘的附近是紫雪山,风景优美,齐氏子孙便在这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生存发展,宗族繁盛,遍及紫云山下。在烟墩岭的山岗上,有齐氏的宗祠,逢年过节,齐姓男男女女上高台宗祠祭拜。齐白石念念不忘他们的齐氏宗祠和祖辈居住过的老屋,以及宗祠老屋种植的雁来红,和附近遍开的荷花、杏花、红梅……乃至鱼虾、蜂蝶、蔬菜。他身在北平,心飞湘潭,所以他历来绘画的取材几乎大多数都是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生活中的事事物物。《四季图》中画的雁来红,就是怀念他家族宗祠和老屋而取材的,所以在这画幅上题诗曰:

    昨宵飞梦到高台,
  
  清露无声户半开。
    难得仙家慰相忆,
    晨钟初动下山来。

    诗中“高台”就是指齐氏宗族逢年过节朝拜的宗祠,他在另一幅雁来红画幅上题上:“星塘老屋子孙”,也证明了齐白石回忆起老屋或高台,就自然地联想到遍地的雁来红。难怪这几枝雁来红在《四季图》中,同样有夏荷、红梅、春藤的魅力。淡而暗的绿叶和枝茎,显得滋润丰满,隐现在叶间的小淡红花衬托绿叶更加饱满,像活生生的刚刚采下的一样,反映了齐白石画雁来红时灌注了一种深切的情感。

    一般以菊花海棠代表秋季,但齐白石却用雁来红代表秋,正是证明他对老屋宗祠事物的怀想。当然这与吴昌硕也是用雁来红代表秋天有直接的关系。齐白石画过不少菊花,可能都不是自己家里的,我们看他的题菊花诗:《篱外菊》:

    踏花蹄瓜不时来,
  
  荒弃名园只蔓苔。
    黄菊犹如篱外好,
    看苗穿过这边开。

    《紫菊》:

    九月西风霜气清,
  
  舍南园甫紫云晴。
    看花只在朱栏外,
    不惹园丁问姓名。

    其它的《钵中菊》、《咏秋菊》等诗,也都不是自己家园的菊花,这就更可以理解为什么齐白石在《四季图》中要画雁来红来代表秋天了。

    四、红梅

    红梅也是中国花卉画中最为普遍者,清吴昌硕的红梅是首屈一指的,齐白石曾学吴昌硕画红梅,齐白石对吴昌硕的画一直是爱慕的,据说齐曾拜吴昌硕为师(吴逝世于1927年),正是齐白石由工笔画变法的时期,齐白石六十岁才开始临摹吴昌硕的画,一张画好几遍,学吴的笔力、学吴画事物里面的精神。但他的画红梅却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了,那是因为家乡处处是红梅之故。

    星斗塘老屋近处有风光绮丽的梅公祠,齐白石与友人合伙典租下来为期六年,齐白石三十八岁的冬天,迁居梅公祠新居,近处莲花砦下到处是梅花,梅公祠一带尤盛,冬天一片香雪海。齐爱红梅,干脆就把梅公祠改为“百梅书屋”,并又在屋前屋后亲手种植许多梅花。在百梅书屋,齐白石与妻子及四个儿女生活得十分美满,日间吟诗作画,夜间课读赏月。这段生活在他的记忆中,留下了幸福的甜美的印象。在百梅书屋,齐白石与妻子儿女常回老屋探望父母,一路上,山光水色沁人心脾,《四季图》中夏荷画幅的题诗:“五星新荷田上路,百梅调到杏花村。”就是写的这段路程。

    齐白石亲手种植过红梅,画过不少红梅,也写过不少咏梅的诗如:“蒙驴残雪寒吹笛,只有梅花解我狂”,又“花发无辞天意寒,一生香在雪中山”,又“水边林下步迟迟,荷笠携锄人笑痴,老夫种梅如种竹,愿人看到太平时”。但综观齐白石所有咏梅花的诗,都远不如《四季图》中这首用词深刻,语意聪隽,倜傥潇洒。在这幅红梅中,我们看到苍劲有力的枝干,显示了作者非凡的笔力。作者似乎想把内心的情感往枝干繁花中渗透,我们面对这株风雪中挺立盛开的红梅,已是倾心欲醉了,再吟作者所赋诗句,更是深深地陶醉在艺术魅力之中,对艺术的热爱像是吸吮了强力的营养,使心神为之振奋,美感的启示给予人以生活的热力。这株苍劲有力的红梅真是不同凡响,它该是齐白石艺术生活中最为成熟而旺盛时期的创作,所以这幅红梅比之齐白石其他各个时期所画的红梅更为出色。我们可以把他所有的红梅画幅比一比,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画中题诗:“丰神宜雪宜霜,为汝轻吟兴狂,如此寒香冷艳,我非铁石心肠。”

    由于诗中反映了一种如痴如醉的爱,很容易使人怀疑该诗可能为他身边的爱妾所写。这是太不了解作者了。我们从齐白石整个的艺术生涯中,不难体会出作者的画与诗中所凝聚的爱,是他对整个生活的回忆和依恋,以及对当时的现实生活充满喜爱、温慰和工作的自信。齐白石的私生活十分严谨清洁,他的一生在男女私情上的罗曼史几乎一片空白,他爱自己的妻子,一片真情,妻子对他鞠躬尽瘁,并主动为他娶妾,弥补她自己不能到北平陪伴齐白石生活的不便。齐白石爱他的妾,但也仍然对他的妻子一片深情,在齐白石一生中对妻妾、祖父母、父母、儿女(他没有兄弟姐妹)、朋友充满了爱,这种爱直接地渗透在诗与画中,使人感到一种正气。

    对家乡的回忆是一种享受,但却往往伴和着痛苦,而终究还是给生活带来慰藉和勉励。由于他热爱家乡的一切,却又一直身居北平,这种情感就往往凝聚在他的画和诗中,他画的田园、山水、鱼虾、盛开的群花,无不蕴含着他对故乡的回忆。《四季图》可能是由于送给同乡学者和名医,使他把这种忆念更为深刻地灌注在画和诗中,以致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四季图》放发出一种不凡的艺术的光辉,也充分反映出《四季图》正是齐白石一生艺术生涯中最为得志、技巧最为精练、精力最为旺盛、生活也最为幸福的时期的创作。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论石涛画学思想中的法概念

下一篇:白石老人画虾风格初探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