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力图扩大自己领域和势力的诸侯之间,不断发生吞并和掠夺的战争。齐、晋、楚、秦、吴、越等国,先后获得向各小国及人民勒索贡纳的权利。兼并掠夺战争的结果,到公元前五百年前后,只剩下秦、齐、楚、燕、赵、魏、韩七个大国,这之后即进入史称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的结束,是秦始皇在并吞了六国之后于公元前二二一年建立起统一的大帝国。
春秋战国时期残酷的战争,虽然破坏着生产力,但是由于铁质工具广泛使用和牛耕,却促进了农业生产,手工业长期积累的技术经验也因铁制的工具而加速进步。战国时期,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商业和高利贷亦伴随发展起来。例如阳翟大商人吕不韦能以其财富操纵秦国政权。这时金属货币成了重要交换手段。不少地方逐渐形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大城市,如:咸阳、洛阳、邯郸、南阳、临淄、寿春等。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时期开始了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传统的世卿制度在逐渐瓦解。贵族转化为“士”,这些人中的优秀代表者,能顺应时代的要求,提出一些有利于政治、社会、生产的措施。管仲在齐国,商鞅在秦国,以及其他著名政治家所提出的变革措施,在不同程度上为未来国家的统一开拓了道路。被称为“先秦诸子”的思想家,如孔丘、墨翟、庄周、孟轲、荀卿、韩非,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在激烈变动中的社会并反映了社会的复杂要求。各派学说的“百家争鸣”,构成了古代思想史上最活跃而丰富的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春秋时代的自然科学,特别是天文学,有着辉煌的成就。文学范围中的《诗经》和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都真实地描写了人民的生活和愿望。一些历史著作(如《春秋》、《左传》、《国语》不仅是古史的典范,和先秦诸子的哲学著作同样,都以优美的散文丰富了战国的语言艺术。
商(公元前十六世纪前十一世纪)、周(公元前十一世纪前二二一年)两代共约一千四百年,对于社会、文化和美术的发展都是一个悠久的历程。美术发展中的辉煌成就,正如社会文化方面的其他成就一样,我们今天所知还很不够,尚有待考古学的发现。古代文献中有些值得注意的片断材料:商代的庙堂是“四阿重屋”的建筑,大概即今之所谓“四垂脊、重檐”的样式;纣王曾修筑异常华丽奢侈的建筑物;商朝初年,宰相伊尹曾画了九种不同品德的君王的形象,以劝诫商汤(《史记》);商朝有名的中兴之主武丁,曾画了梦中所见的贤者的像。这些有关商代艺术活动的记载是极粗略的。而有关周代的艺术活动,记载也很少。
孔子曾看见周的明堂壁上画了“尧舜之容,桀纣之像,各有善恶之状,以垂兴废之戒焉”。并且画了周公抱着成王朝会诸侯的图画,还见到周公背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