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术史-7.十九世纪美术

现实主义美术包括一大批著名的艺术家,如库尔贝柯罗米勒、杜米埃等,并对欧洲各国及美国的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

  印象主义是19世纪中叶继现实主义运动之后出现的一个新的艺术运动。一批青年画家探索色彩、描绘瞬间印象,突破了传统的绘画模式和色彩观念,建立起一套新的色彩观和绘画表现手法,并引发出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等艺术流派,由此影响到整个艺术观念的转变,最终导致了现代艺术的产生。

  印象主义画派是19世纪的重要艺术流派之一,它兴起于19世纪60—70年代,得名于1874年此派画家的第一次联展。19世纪最后30年里,它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并影响到整个欧美画坛。

  如果说文艺复兴是近代绘画的开端,确立了科学的家描造型体系,把明暗、透视、解剖等知识科学地运用到造型艺术之中,那么印象派则是现代绘画的起点。它完成了绘画中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之中,革新了传统的固有色观念,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色彩学,它还认识到艺术形式的独特审美价值,在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现代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相对于欧洲传统的古典主义艺术来说,以德拉克洛瓦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可说是第一次革命浪潮,以库尔贝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可称为第二次革命浪潮,以马奈、莫奈德加等人为代表的印象主义运动则可称为第三次革命浪潮。印象派画家虽然仍选择了写实主义的描绘方式,但当他们仔细研究了传统的写实法则后发现,传统艺术再现自然的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观念之上的。因为传统绘画,不过发现了在人工条件下描绘对象的方法,画家写生大都在室内,主要依靠室内光在物体上产生柔和的明暗变化来画出对象。这些画虽然也有不少微妙的色彩变化,但是这种方法始终是基于固有色的观点来描写对象的。因此总的色彩倾向是棕褐色调。人们也养成了欣赏这种古典油画的习惯,以至很少有人细心去研究在外光下会产生怎样的色彩效果。

  印象派画家们肩负起了更新研究光与色彩之关系的历史任务。他们不再依据传统的法则和教条,在受到巴比松画派和英国风景画家户外写生的启迪后,他们大胆地走出画室,面对自然进行写生创作。他们在室外写生后很少回画室再整理,让作品保持室外写生的生动性。而巴比松画派在外写生后,大多是回画室进行创作整理的。印象派画家根据当代科学的发展,了解光的构成,光和色彩的关系,依照自己眼睛的观察去再现对象的光和色在视觉中造成印象。这样,他们在把握色彩方面完成了一次伟大的革命。现在美术院校教授的色彩理论,以及条件色、对比色、色彩三要素等广为人知的色彩知识均派于印象派对色彩的研究成果。

  很多人不了解印象派,以为这是一个非常前卫的西方现代艺术流派。其实印象派只是一个同传统艺术一脉相承的画派。因为传统艺术主要是遵循模仿写实的道路发展,印象派并未放弃这个基本点,它的目标不过是更真实地从光和色的角度认识和再现对象。不同之处仅在于传统艺术只注意了对象的明暗关系变化,印象派却研究了光在物体上造成的丰富色彩效果,可以说印象派是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转折的起点。

印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马奈、莫奈德加雷诺阿毕沙罗等。新印象主义(Neo—Impressionism)

  19世纪80年代中期,法国画坛上出现了更为新颖的画风,这就是新印象派,人们又称它为“点彩派”。修拉和西涅克是这种画风的代表人物。

  新印象派在印象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与其说它是一个画派不如说它是一种独特的画法,即用色点来作画。印象派画家曾经也使用过这种画法,当时只是作为多种画法中的一种。新印象派则是把它提取出来,成为单独存在和构成画面的唯一方法,并将这种画法加以发展,推向极端。他们主张按光谱色和科学原理在画面上排列色点,不调混颜色,以保持色彩的鲜明度,让人眼在视网膜上自己去混合色彩。他们采用的这种色彩原理称为“加法混合”,即色光的混合,用不同颜色的色点并置于画面,这样能增加色彩的光亮度,提高反射率,是一种积极的混合法。而以往的画家在调色板上把颜色混合好再画上画面的方法,则降低了色彩的光亮度和反射率,故称为“减法混合”。新印象派的“加法混合”法并不新鲜,印象派画家大都采用过,只不过印象派画家并未严格理智地去分析和安排色彩,主要依靠个人感受作画。新印象派则把感觉综合上升为理性分析,演变成一种科学表现形式,但却失去了印象派绘画中那种生气勃勃的新鲜感,使他们的作品显得呆板、冷漠。

1 2 3 4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西方美术史-6.十八世纪美术

下一篇:中国绘画史――现代绘画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