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话:雕塑――造形艺术的殿堂

汉代的雕塑

   汉代社会盛行“行孝”,导致厚葬成风,美术大量用于墓葬,建筑用于营建墓室、石祠、石阙,墓内画、壁画、帛画,装饰画像石、画像砖,雕塑用于墓前石雕、墓内陶俑,书法用于碑刻,工艺美术用于明器等。
  汉代雕塑大发展,由于厚葬盛行,陵墓雕塑发达。
  汉代陵墓雕塑主要分两大类,即陵前石雕和墓内陶俑。陵前石雕最有代表性的是陕西兴平茂陵霍去病墓前的大石雕,简朴深厚,气势磅礴,是中国古代纪念性雕刻的典范。
  汉代雕塑除陵墓雕塑外,还有工艺美术上的装饰雕塑,主要是青铜器和玉器上的装饰雕塑。
  总之,汉代雕塑朴实生动,很有气势,表现出阳刚之美,充满生命力,体现了汉代积极进取,大有作为的时代精神。

  魏晋南北朝的雕塑

   魏晋南北朝雕塑最伟大的成就,是新出现的佛教雕塑。佛教雕塑是随佛教及其艺术一起从印度传来的,是佛教艺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佛教艺术还包括佛教建筑、佛教绘画、佛教工艺、写经、变文等)。佛教艺术的传入,为中国艺术史增添了一个以前从来没有的新内容,大大地丰富了中国艺术。佛教雕塑也是如此,从此以后中国雕塑史新增添了一大门类,而且还是主要门类,中国佛教雕塑完美成熟,装饰性很强,艺术水平很高,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精华,在世界佛教雕塑中也是最精彩的。

  隋唐五代的雕塑

   隋唐五代雕塑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唐代雕塑上,隋代雕塑是唐代的准备,五代雕塑是唐代的延续。同时二者又都起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隋代上承南北朝后期,下启唐初,五代上承唐末,下开宋风。
  唐代雕塑是中国雕塑史上的最高峰。
  唐代雕塑融合中外,综合南北,刚柔并济,丰富、理想、圆满、成熟、雄伟富丽,生气勃勃,为后世艺术树立了辉煌的典范。
  宋代的雕塑
  宋代雕塑开始衰落,佛教雕塑和陵墓雕塑随佛教和墓葬的衰落而衰落。
  宋代佛教雕塑总的情况是石窟造像越来越少,艺术水平越来越低,与此同时,一些寺庙彩塑保留下来,艺术上有所创新。
  宋、金墓室砖雕,是宋代新出现的,后逐渐取代了墓室壁画,内容与壁画相似,多表现墓主人生前生活,例如“夫妻开芳宴”、戏剧表演、厨房劳作、开门探视、孝子故事等,多为浮雕形式,原来上面还有彩绘,都生动传神,生活气息很浓,是研究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历史资料。

  元代的雕塑

   元代雕塑总的趋势是衰落。
  元代宗教雕塑主要是喇嘛教雕塑,元朝设有“梵像提举司”,专门负责制作寺庙铸像壁画,有尼泊尔工匠阿尼哥指导,他还带来梵像,当时铸造的大型铜像现已无存,现仅存一些小型鎏金铜佛像,大多细腰高髻,与传统汉式佛像迥然异趣,明显受印度、尼泊尔、西藏艺术影响。
  元代雕塑雄健豪放,精致华丽,体现了蒙古帝国雄大富强的时代风貌。

  明代的雕塑

   明代雕塑总的趋势是在前代基础上继续衰落,但仍有少数精品,如同回光返照,最后一闪就熄灭了,此后再也没有能达到这一水平的作品了。
  明代宗教雕塑中的石窟造像已是尾声,作品很少,水平一般。
  明代雕塑完整庄重,敦厚大方,明快宏健,华丽精致,非常成熟,装饰性强,是中国古代雕塑的最后总结。

  清代的雕塑

   清代雕塑比明代还要衰落,虽然各地都有,但是好的极少。
  清代建筑装饰雕塑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宫殿、寺庙、园林、府邸、民居等建筑上。材料以木、石、砖为主,简称“三雕”,分别装饰木、石、砖构件。装饰题材以吉祥图案为主,还取材于当时流行的小说、戏曲,也是繁琐堆砌,纤巧俗气。
  清代工艺雕塑发达,主要用于观赏、摆设,宫廷、民间都有,各种材料都有,富有地方特点。一般说来,宫廷雕塑工艺材料昂贵(金、玉、象牙等),精雕细刻、不惜工本,精致豪华、充满富贵气。民间雕塑工艺就地取材(竹、木、石、泥等),美观实用,朴实简洁,乐观平易,充满乡土气息。明末清初形成两大体系,各有特色,互相影响。

  

1 2 3 4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四大名僧

下一篇:美术史话:国画――超然物外的表现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