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静物写生的基本步骤

解决好基本的构图关系,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处理画面的色彩问题。

  (1)画小色稿

  用油画颜料在巴掌大的小幅油画纸上迅速地画出静物的色彩关系,只要求抓住大的色调关系就行了,不需过多地细节刻画处理。

  这一步骤要认真进行而决不可敷衍了事,因为一方面是我们在尝试记录对于这组静物色调的新鲜感受和探求对之进行艺术处理的途径,同时这幅小色稿又自始至终是我们进行正式的写生练习时的色彩参照。对色彩最初的新鲜感受,对于一个画家来讲是极为宝贵的。因为随着写生作业(特别是长期作业)的深入进行,一个缺乏经验的初学者常常会迷失在对细节的无限制的追求,而忘记作这幅画的初衷。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这个小色稿的话,我们可以立刻回到最初的设想和创意上来。如同我们要写一篇长篇大论时,如果没有一个明晰的提纲,说不定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2)把握色调

  用较大的油画笔蘸着经松节油稀释的油画颜料,像画水彩一样薄薄的在画布上画出静物大体的色彩关系,由于前面已经在画布上解决了画面的素描结构问题,因此,这时不必过分拘泥于物体的外形。画大色调的时候应从暗部和大面积的颜色人手,不要急于使用带粉的颜料。

  画完第一遍透明的颜色之后,我们可以逐渐地将颜色加厚,在必要的地方开始加入带粉的颜料,只是仍不拘泥于细节的描绘,也不能一件物体一件物体地逐个去画,而应将主要的精力用于全局的关照和处理上,每画一笔都是为了更为恰当地表现出这组静物的色调关系。

  所谓大色调是指画家对客观物象的色调的总的印象。它应是主、客观的统一体,因此我们在作画时不能老是看一眼画一笔,甚至要求自己将某一笔颜色调得跟对象一模一样。我们在画中所描绘的静物已经成了一种第二自然,它的色调准确恰当与否自有其自身的协调关系,说不定那笔跟对象几乎一模一样的颜色涂在画布上反而破坏了这种协调关系。

  4.细部刻画

  解决好了大的色彩关系,我们就可以在此基础上用比较厚稠的颜色按部就班地对画面进行逐步深入的刻画处理。

  深入刻画时要注意一定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像前面所讲的那样,当天一次未能画完的地方应用画Jf将颜色刮去,待干后重新动笔。

  在已干的油画颜料色层上作画可先用大蒜汁轻擦一遍以利于衔接,也可以轻轻地擦拭少许调色油在画面上。油画颜料的衔接对于初学者也是一个难题。一般情况下暗部应当在趁颜料未干的时候画,如果颜色已经干了,那就千万不可轻易动笔,若是真要改动,一定要仔细斟酌,找一个合适的地方下笔。

  不能因为是在深入刻画造型的细节就忘记了对色彩的探究。我们应大胆地用色彩去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质感和空间。初学者往往对此会感到困惑,他们常常在追求某些细节的纤毫必现的同时,却忘记了色彩本身的表现。这时我们就需要照前所述,根据小色稿的色调迅速理清思路,重新将画面的色彩调整,回到最初的感觉。

  5.整体调整

  由于我们在深入刻画阶段是用分片处理的方法来进行的,这种互不连贯的作画过程难免不使画面最初的大的色彩关系受到某种损害,由此带来画面各部分的强弱对比未见得就那么恰当准确,我们必须对整个画面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大的调整,从而使整个画面主次分明,色彩和谐、响亮并富有较强的表现力。

  进行整体调整的方法不外乎加强和削弱。有些地方,特别是主体物上,如果孤立地看,似乎画得很充分,但各个部分相比较起来看,这个所谓的“充分”,可能就显得大大的不够了。这时我们应当对这个部位进行进一步的刻画,使其在整个画面上得到加强。

  另有一些次要的地方可能已经画得非常精彩,但由于这种过分的“精彩”干扰了主体物的表现和各个物体间的彼此协调,那么这时我们应当毫不犹豫地对其忍痛割爱。罗丹为巴尔扎克塑像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他发现他所塑造的巴尔扎克的双手干扰了整个主题的表现时,他就毫不犹豫地用斧头砍去了塑像的双手,于是一件传世之作从此诞生。

  调整画面时,发现画面只有局部的强弱处理不够理想,但这个局部用笔又非常出色,若将其他完全重画一遍又顾虑难以达到先前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局部的透明画法——用调色油磨成透明的颜色轻轻地对这一部分进行罩染,可以得到一种理想的效果。

  在这个阶段,虽然我们是在进行静物练习,但这种练习事实上已经涉及到了差不多所有的有关油画的表现技巧。初学者应当在这个阶段通过认真的实践和钻研去举一反三,以尽快地熟悉油画的基本语言,从而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怎样自制油画底

下一篇:半油性油画底的制作方法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