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静物写生方法步骤 2 构图和小色彩稿

⑶ 调配颜色要放到画布上校正。前面两点讲的主要是要树立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强调色彩的观念。至于如何准确地调出你已观察到的色彩则需要经过多次写生和经验的积累。必须懂得什么颜色应该由那几种颜料相调。为了较快地熟悉调配色彩,可以做一些调色实验。以便掌握各种色彩调配后的效果。但是仅仅能调出颜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调色板上调出的颜色即使看来非常准确,一放到画布上,就变得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这是由于颜色在调色板这个环境与画面这个环境完全不同。在调色板上看来是偏土黄的颜色,到了画面的红背景上就变得偏绿了。因此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把调好的颜色放到画布上去比较,比较一下画布上这块颜色与周围颜色的关系和对象这部分颜色的关系是否相符。如果不符,并不一定立即刮去,可以再调一笔加上去,也可以加在旁边。不够红可以加点红的,不够绿可以点绿的,或加点蓝的放在旁边,使它产生绿的感觉。太艳了,可以加笔灰的,太灰了,可以加点饱和的色彩。如果反复加了几次,颜色画混浊了,完全不对了,可用刮刀刮去重画。因此在调色板上调色不要反复调得过熟(调合颜料种类不要过多)。只要看出是哪几种颜色调的,稍加调合就可以放到画布上去比较,不对再加,直到关系舒服为止。由此可以看出,在很多情况下颜色实际上是在画布上调合的。

   鉴别所画色彩是否正确,并不是指画布上这块颜色和对象上的那块颜色是否一模一样,而是指所表现的这部分色彩效果(几个色块组成的色彩关系)和对象这部分色彩效果是否恰到好处。如果正好,就可以停下来,再画别处。并不要求每一单个的颜色都要和对象一模一样。如果去临摹对象的每一块颜色,就会变得非常被动,抓不住生动活泼的色彩变化,最终失去对色彩的整体效果。因此,画绿树不一定都用绿颜色,画人的皮肤,也不能只用肉色、土黄、赭石之类颜料。只要用心注意色调和色彩关系,笔下的色彩自然会变化无究。

   比较色彩关系是否正确,还不能只在原地看,要经常退得稍远些看。因为在近处看来似乎准确得和对象一模一样,远看时也就灰暗了。因此一般要画得比对象稍微强烈一点。

  ⑷ 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画面中心主体部分,不要忙于去画面四角边沿的东西。也可以从自己最有把握和色彩最敏感的部分开始画,再逐渐发展开去,但不要用整段时间孤立地去画背景上或物体上某些次要的部分。也不要把一个部分画得过于完整详尽,这样会使这一步骤的主要任务“大体关系”受到影响。

  ⑸ 第一遍色的背景务求表现出色彩的空间感,找出背景上下左右的色彩变化以及和主体的关系。一般说,背景不要涂平。凡属大块面积的色彩应力求有变化,不要平涂一片。有时同一种颜色由于用笔方向不同,色层厚薄不同,也同样可以达到色彩冷暖变化的丰富效果。背景和暗部的色层一般不要画得太厚。

  ⑹ 当天画完后,画得不好的部分或太厚的部分可以用刮刀刮去,以便下次在干了的底子上重画。

  第一遍色最好趁颜色未干时一次完成,而且不能马虎了事。要尽最大努力画出静物的色彩关系,组织好整幅画的色调,初步看出它的色彩效果;而不要只是打个底子,寄希望于下次再出效果。

  (五)形体的塑造和深化

   在第一遍上色解决了大的色彩关系,组织好画面的色调空间关系以后,接下去对静物每一个部分进行深入塑造,这是油画写生最艰苦的时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用色彩充分地塑造对象的形体结构、质感和空间。

   可以从主体部分开始画起,用较厚的颜色深入细致地用不同的笔触塑造每一个局部的结构形体、色彩空间等关系。趁颜色湿润的时候一次解决一大块地方,尽可能基本上画完。

   这一阶段要特别注意的是:

   ⑴ 在完成某一部分的塑造过程中不要忘记整体关系。要经常保持清醒的头脑,并经常退到远处来考察来这一部分在整体中的关系是否正确。观察色彩时仍然要注意整个静物全面的效果,不要老盯着正在画的这部分。整体看,局部画。局部表现要尽量充分。但不要画得过分,要适可而止。

  ⑵ 当天画完以后,对那些画得不好而且颜料堆得太厚的部分应当用刮刀小心刮去,留待下次干透再画。第二天画时,如果画面湿润,可以继续接下去画。如果已经干透,可以用蒜在已干的色层上轻轻擦一擦再接着画,以利于色层的衔接。如果半干半湿(有些粘手,或表层结皮而里层还末干透),则让这部分暂停,画其它部分。切忌在半干半湿的情况一在上面继续作画,这样会造成油画吸油,色彩变暗变灰,影响整个画面的明暗和色调关系。如果发生吸油的情况而使原来的色彩关系不对时,不要急于去修改,可以用笔醮一点点调色油均匀地擦在吸油部分,可以暂时恢复原来的色彩效果。但注意用油不要太多,用得越少越好,只要恢复原来颜色就可以了。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油画头像写生

下一篇:中国画家油画精典作品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