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油画是用油质颜料在画布(纸、板)上作画的一个画种。它起源于欧洲,流行于全世界。(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油画起源于我国,我国古代的漆画也是一种油画,传到欧洲,对欧洲油画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欧洲古代和中世纪时的绘画,主要是“胶彩画”(用胶水调色作画)、“蜡画”(用蜡调色作画)、“鲜画”(即“湿壁画”)、“蛋粉画”(用鸡蛋和胶水调色作画)。它们的表现方法和画面效果已近似油画,对油画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不过,它们的工具性能和作画方式都存在不少缺点,作画很不方便。例如,蜡画要把蜡加热,趁热作画;鲜画要趁墙壁泥灰水潮湿湿时作画;蛋粉画由于调用蛋黄,颜色干得太快。因此,古代画工们一直在寻找更为理想的绘画工具材料。有人就想到用油调色作画。从欧洲十世纪以来就有关于用油调色作画的记载。但是都停留在零星的尝试上,找不到理想的调色油剂。
下到十五世纪初,北欧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胡伯特·凡·爱克1370——1420,杨·凡·爱克1385——1441),总结前人的经验,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理想的调色油剂——亚麻仁油、核桃油。用它们研调的颜色,色彩不变,色层牢固,干得不快不慢,便于作画。经过凡·爱克兄弟的革新(他们因此常被称作是油画的发明人),油画开始成形,并且很快地传到意大利等国,迅速成为欧洲绘画中的主要画种。数百年来,油画的工具材料和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名家辈出,流派纷呈,构成了瑰丽发彩的艺术传统。
油画传入我国主要是在清末民初之际,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长期发展缓慢。油画在我国得到真正的重视和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美术教育、出版、展览以及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日益发展,油画这一外来艺术形式已逐渐为我国人民群众所熟悉和喜爱,油画作者队伍也不断扩大,并出了象《开国大典》、《蒋家王朝的覆灭》和《父亲》等大型油画创作。油画已和中国画一样,成为我国主要的画种之一。当然,也应看到油画对我国来说,毕竟是一个外来的画种,还需要继续向外国学习和借鉴,进一步探索油画的中国气氛和民族特色,使其更好地为我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本站上传的这是一本油写生基础教学参考书,是专门为学习写实油画的初学者入门引路的。不涉及油画创作,也不涉及各种艺术派别。这样范围小点,比较好写。而且对于初学者来说目标明确,效果会更好些。
近年来,我国油画发展很快,正处在蓬勃发展的上升时期,关于油画基础教学有许多新问题尚待研究。但是,写生仍然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素质不可取代的取代的基本课程。为了避免写生中可能产生的过份依赖对象,束缚学生创造力的弊病,本书在有关章节中作了阐述,并安排了适当的练习以发挥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主动创造精神,希望在阅读和写生实践中引起注意,细心体难其中提到的一些原则,灵活加以运用。
要培养一个真正的画家,基础训练和进行油画创作不应当被看作是完全不相干的两回事,好的写生同样可以成为一件真正的艺术品。至为重要的是不要把油画写生与摹仿自然划等号,它自始至终渗透着画家的审美意趣和发自心底的灵性。如果失去这一点油画写生就只能是自然物的一个外表躯壳,这无论对一个学生还是画家来说都将是致命的。
油画写生基础
对于一个下决心学习油画的年青人,我相信这本书将会是有用的。它将比较系统地介绍油画写生的基本原理智方法。书中安排的练习作业可以帮助有志者由浅入深地、有步骤地达到预定目标。
油画是一门比较难于掌握的画种,在画油画之前先要进行一段时间的素描训练。在专业美术院校,通常是从画石膏模型开始,接下去画真人头像。这种素描写生能力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趣味大有好处。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素描石膏像或头像的技巧以后,就可以进入油画写生阶段,在学习油画的同时仍要不断增加素描训练的难度,从画头像进入画半身像、全身像。在美术院校均设有人体课,这些课程都和油画课的进度互相交叉衔接。经验证明,素描训练是学习油画的基础。凡是学习油画的同志都要具备一定的素描基础,没有学过素描的要先学素描,不要急于画油画,急于求成,收效反而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