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法――山水画技法4

3、丛竹(图10)
   丛竹,常于山水画中出现,或点缀于庭园之中,增添清雅之趣;或衬托于篱边屋后,益显

   溪山幽静;也可密集地画于山间岸旁,形成一片竹海。
   画竹先立竿,运笔从下向上,可以节节画之,也可一笔画成,立竿须注意交错,不可过多出现呆板的平行线;根部须上下参差,以表示前后位置。竹竿上半部分枝,枝头点叶。
   成竹的竹片下垂,作“个”字“介”字形,参差交叠,须注意疏密、浓淡的变化,表现出游洒的韵味。新窒的叶片上仰,沿细枝两侧作“人”字、“个”字,交错排列,用笔向上挑出,使之挺劲而有风致。远处竹丛,可用平头点、垂头点、或细胡椒点表示,须用破笔点出,才能表现其松动空灵、膝陇隐约的意味。

  

  
   图10-1 丛竹法

  

  
   图10-2 丛竹法

  

  
   图10-3 丛竹法 3、丛树(图11)
   画多株树木聚集在一起的丛树,不能如“布指”、“列算”,必须要有变化,才有生气;但是“变而无法则乱”,在交柯穿插中要遵循一定法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前面构图一章,讲了山水画构图中的种种法则,这些法则同样适用于处理丛树的组织结构,多样统一的原则,是无处不在的。
   画丛树首先要明确主客关系,奋丛树中,须有一至二株主树。主树高的,客树低而扶持:主树低的,客树高而揖让;土树在正中,客树环绕而拱卫;主树在边上,客树回头相呼应……总之树与树之间要顾盼有情,穿插有序,而不是“乌合之众”。石涛把画树比作画人,须“令其反正阴阳,各自面目,参差高下,生动有致。”他介绍自己画松柏的经验是“其势似英雄起舞,俯仰蹲立,骗跃排宕。”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其次,要疏密有致,浓淡得宜。“多株树木聚集在一起,枝繁叶茂,景容易犯密塞的毛病,必须十分注意疏的处理。黄宾虹说:“杂树宜参差,但须乱而不乱,不齐而又齐,笔应有枯有湿,点须密中求疏,疏中求密。”这样才能达到“疏处不是空虚,一无长物,还得有景;密不通风,还得有立锥之地,切不可使人感到窒息。”处理疏密,一是通过笔线,点线密集处是密:稀少处就疏了;二是通过墨色,在枝叶繁茂处,墨色浓黑是密,墨色淡薄就显得疏了。
   再次,要注意树梢与树根的排列。树梢的外轮廓线,须高低不平,有如连绵山岭趄伏有势。画树根须参差不齐,低的在前,高的在后,以表示前后不同的空间位置

  

  
   图11 丛树法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临摹、写生和创作――山水画技法3

下一篇:用笔、用墨技巧及设色特点――山水画技法1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