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 法
立干、分枝、露根法
树木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则毫无例外。固此,学画树应从单株画起,了解了一株树的结构及其画法,则易触类旁通,千株万树不难从笔下表现出来。
画树的顺序,一般是先立于,再分枝,后露根,最后点叶。树干、树根与大枝常用双钩墨线表现,小树与远树则用单线。在写意山水中的画树,也有用粗旷的单线,从枝到干一气呵成,不拘于成法的。
先说立于。立干以取势,一株树的姿势有正、有效、有直、有曲,皆决定于主干的基本倾向。画者下笔前,对这个基本形态要胸有成稿,然后从上向下乘势落笔,把它定下来。
画干宜用中锋,以使树干圆劲挺健;也可用逆锋,以表现老树毛辣苍劲的质感;一般不用侧锋,因侧锋不易得势见力。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才能矫健多姿,富有生气。用墨宜稍谈,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
画干要注意表现树型特征,有些树要用玻法,才能区别出来,如松树用鱼鳞鼓,椿桐用横披,柳树用人字效,柏树用绳索破,椿树用直披。可在画完轮廓线后,加以被擦。画树干的轮廓线不要一笔到底,生枝处、交叉处要预留位置。老树的树枝上常有大的节疤,可先把它画出来,然后依疤痕画西边的轮廓线。(图1)
图1-1 立杆法
图1-2 立杆法
图1-3 立杆法
图1-4 立杆法 再说分枝。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四枝”亦称“四歧”,即画树枝时要从左、右、前、后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株树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由于树木的种类不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也多种多样,古人通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它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即“鹿角法”与“蟹爪法”。“鹿角法”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直角太呆板。“蟹爪法”枝条下屈,如蟹爪(也称雀爪、鹰爪),枣、柿、盘槐大体属于这一类。当然,在自然界中,各种树木的枝条,无论是上挺的还是下屈的,其中又有千差万别。我们要多画枯树写生,研究各种枝的特征,以丰富画树枝的方法。(图2)
图2-1 分枝法
图2-2 分枝法
图2-3 分枝法 画树枝较困难的是交叉穿插,既要变化丰富,又要活而不乱。树枝的穿插也离不开上编讲过的构图规律;一要充分运用“不等边三角形原侧”。村枝交叉的最小单位是三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的原则,一株树也要有疏有密,有收有放,才有风致。(图3)
图3 枝的穿插
图4 画枝忌病 画树枝要用中锋,才能表现出枝条的挺拔圆劲和富有弹性。运笔要笔笔送到,切忌挑、甩、踢、顿,避免出现钉头、楔凿,或枝大于干等毛病。用墨要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距离拉开。(图4)
最后谈谈露根法。老树年久,雨水冲刷,常使根部外露。土层厚者,根部外露少,如垒如拳,增加了树形的变化。生于石上、岩边者,根部不仅外露多,而且屈折盘绕,如龙如蛇,给人以特殊的美感。画树根宜用逆锋枯笔,使之具有毛辣苍劲之趣。(图5)
图5-1 露根法
图5-2 露根法
点叶法 中国山水画家根据自然界种种树叶的形态,并根据远看、近看、绕着看等不同角度观察所得,将二者综合、概括、提炼,形成了程式化的画树叶的方法,于是出现了“介字点”、“胡椒点”、“平头点”、“松叶点”、“藻丝点”等点叶法。这些点叶法是前辈画家聪明才智和经验的结晶,程式化的方法为后人画树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我们不能把它看得过死,除了画时要灵活运用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多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会,创造新的表现方法。
据不完全统计,前人创造的点叶法多达28种。尽管叶形纷繁,但从用笔上看,点叶形式不外圆、尖、横、直四种,学画者可以执筒驭繁,举一反三,如此,则点叶法不难掌握。现将常用点叶法分别列举如下:(图6)
图6-1 点叶法
图6-2 点叶法
图6-3 点叶法
图6-4 点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