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 水 法――山水画技法6

   画 云 法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山“以烟云为神彩,得烟云而秀媚”又说:“山无烟云,如春无草”。可见在山水画中,烟云常是不可少的。云的作用,大致可从两方面说明:一是“通气”。一幅山水画,着墨的部分以山为主,要注意脉络连贯;空白的部分则“以云为总”(《山水纯》),也要注意气脉的相通。这样的画,才能气韵生动,具有艺术魅力。二是“助势”。山是静的,云是动的,以云势助山势,则山势更加高峻峥嵘,正如郭熙所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从章法上说,一方面云可起到“实则虚之”的作用。“千岩万壑相凑大忙(紧密)处,乃以云闲(松散)之。苍翠插天,倏而白练横拖,层层锁断,上岭云开,髻青再露。如文家所谓‘忙里偷闲’。”另方面,云也可起“虚则实之”的作用。“山水之一丘一壑着意太闲(空)处,乃以云忙(充实)之。水尽山穷,层次斯起,陡如大海,幻作层峦。如文家所谓‘引请请客’。(清王概语)画云须掌握“计白当黑”的法则。
   图1 染云法 宋.赵芾 画云之法主要有两种:

  

   一为勾云法。笔用中锋,墨用淡墨,画出屈曲燎绕的细线,来表现云的动态。常用短的笔线,以表示云的聚积,故短线处多层次密集才能显示出厚度来;长的笔线则甩来表现云的流动,故长线处层次宜少,才能表现出云的轻柔飘忽。画云要分出阴阳,上面为阳,也叫云头, 笔线稀少些,下面为阴,也叫云脚,笔线密集些。这样勾出的云,既有体积感,又有韵致。为了使线条画得流动而富于变化,执笔时拇指与食指可稍松,笔杆稍向右上斜,、用中指拨动笔杆,画出的线条才灵活。勾云法略带装饰风味,多用于较工整的山水画中。唐宋的大青绿山水中,常用白粉勾云、染云,青白相衬,鲜明生动;有的甚至用金粉勾云,更是金碧耀映,鲜艳夺目。图(2)

  
   图2 勾云法

   二为染云法,又称烘云法。不勾出云纹,用水墨烘染出云块,常用以表现浑厚的凝云和云海,迷蒙浩荡,幽深莫测。染云法,一要注意云块的形态美,可用淡铅笔顺山峰林木之势轻轻勾出云的形态,一幅画中云块的大小、势动、形态,要相互呼应,在变化中连成一气,切不可涣散零乱。二要注意水分的掌握,初学者可由淡渐浓,层层染出;技巧熟练之后,方可浓淡兼施,一气呵成。烘染中,既不能留下累累笔痕,也不能不讲笔法,涂成一片死墨。困此,常要保持纸面的一定湿度,要讲究用笔的层次。在青绿山水中,也有用白粉行染云法的,其手法与水墨烘云法相同。(图1)
   古人画云,不仅止于画出云(有积云、流云、云雾、云海、云瀑之分)的形似,而且要求表现出不同气候条件下云的意态。如韩拙在《山水纯》中所说:“春云如自鹤,其体闲逸和而舒畅也;夏云如奇峰,其势阴郁,浓淡暖魂而无定也,秋云如轻浪飘零,或若兜罗之状,廓静而清明;冬云澄墨惨翳,亦其玄溟之色,昏寒而深重”。古人对大自然的观察体验何等细致深刻。我们要画好云,还得要从“师造化”上下功夫。 画 水 法 早在唐代,画水的技法,就已有突出成就。明末周亮工《书影》中载:“予两过赵州柏林寺,见吴道子画水,在佛殿后梁短墙。波涛凶涌,翻澜骇沫,仰视之目为之眩。”据传说,吴道子画的水,人们在夜里能听到它奔流澎湃的声音,这当然不可信但是那惊涛骇浪能使观者“目为之眩”,却不能不说是高超的技法。其后,晚唐孙位,北宋孙知微都以画水著名。南宋马远作《水图》(图3)十二幅,有《层波叠浪》、《长江万顷》、《黄河逆流》、《湖光潋艳》、《寒塘清浅》、《秋水回波》、《云生苍海》、《云舒浪卷》、《洞庭风细》、《晓日烘山》、《细浪漂漂》等,生动地描写出水的不同变化,可谓集画水法之大成。为后世画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山水画中,水的地位是重要的,故郭熙说:“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无水则不媚”。一幅画中,山是静的,水是动的,一静一动,相得益彰,画面上生动的气韵就出来了,所以说“山得水而活”。两山交按处太紧,画一泉水以“破”之;山恋林木太实,借一片广水以开之。虚实得体,画面才有艺术感染力,所以说“无水则不媚”。
   图3-1 水图 宋.马远

  
   图3-2 水图 宋.马远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 石 法 ――山水画技法5

下一篇:临摹、写生和创作――山水画技法3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