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树叶的画法

  如果说一根根相对独立的舒展的曲线组合可以构成“披麻皴”的话,那么,一组组相互依存的多重波状线的组合就构成了所谓的“解索皴”。因其线条组合样式与解开的被缠绕多时的绳索一样,所以得名。图23就是应用此法的一例。“解索皴,必疏密得宜,始见苍厚。所谓解索动者,乃指其用笔之灵动,非势态也。”此种皴法在运用时不宜过于有条理,否则就显得图案化,单薄;也不宜过于没有条理,使之感觉凌乱堵滞。关键在于“疏密得宜”,才能够“始见苍厚”。
  


  
  

   4.以勾勒为皴的应用
  
   我们常说,中国画的基本形式特征之一是以线造型。在这里,线条不是描画物象的轮廓,而是通过表现物象的结构来揭示其体态和特质,近而藉此传达出物我的表情。同样,在山石的表现中也可以采用以勾勒为皴的方法。以勾勒为皴和线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将山石脉络纹理的构成表现与质感、量感、体积感的表现放在统一的构架和表现方式中完成,而后者则是在初步完成山石基本脉络的构成表现之后,用与其不完全相同的表现方式进行质感、量感、体积感的构建。这种以勾勒为皴的表现方法的难度在于,因为是用同一种线形与线性进行表现,所以“平”是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比如图24。图中虽然也非常得当地描绘了山石的构成样态,但是明显给人以平板的感觉。究其原因,是因为其勾勒的线条不仅缺乏表情,而且也缺乏节奏。图25中从技术上为我们提示出解决问题的要旨,“笪重光曰:,勾灵动似乎皴。’灵动取于自然,而连绵超忽尤为要义’。原来,问题依然出现在用笔上。笔锋富有节奏性的跌宕翻转、正侧侧逆、提按顿挫的循环超忽的连续动作,使得线条的线形与线性在平面展开的基础上产生了纵深发展的态势,于是,线条变得有了性格、有了表情和生命力,勾勒的线条在表现出山石脉络纹理的构成的同时,也完成了质感、量感、体积感的形体塑造。
  


  
  

   以勾勒为皴时,在充分理解山石形态构成基础上,需要重点把握的是线条的质量。前人们十分提倡“善画者应善书”,其意也就在于使习画者通过对书法的练习,体味到书法中所要求的所谓“屋漏痕”、“虫蚀木”、“锥划沙”等技术要求的内在含义,从而掌握线条如何在限定的时空范围内表现物象的本质特征。
  
  


延伸阅读:

标签:树叶画法

上一篇:山水画技法 4

下一篇:山水画技法 6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