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绛山水画技法(10)

第十节斧劈皴和积墨法
  
  斧劈皴是传统技法中表现山石的主要技法之一。传统认定它和披麻皴法为山水画皴法两大类别,任何山石的皴法也都是由此二类技法演变出来的。
  
  此法全用侧锋皴出石纹、或大或小、故又分为大斧劈和小斧劈两类。此法可演变为刮铁皴和折带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由一个皴法演变为另一个皴法,都是因为画家理念的变化,支配画家观察山石的思想角度也发生了变化,导致产生了新的技法。
  
  斧劈皴主要适用于表现一些大的山石,如长江三峡、秦岭、太行山、兴安岭、长白山等等。表现其坚硬、雄浑之状很恰当,在淡墨和中墨的湿擦下山石会显得光滑、冷硬;主体山的周边使用积墨方法,或表现树、石,能使画面有沉重感和体积感。这和过去单纯使用斧劈皴不同,它克服了斧劈皴固有的笔薄之病。
  
  由于积墨时,盖住了诸多的病笔,使得山石结构更加准确,同时使用中淡墨干擦山石后,把一些小的结构也遮盖了,进而加强了山石的整体效果。
  
  在主体山石周边积墨,会突出了画的主体。为营造意境,要注意积墨的内外呼应,“外积多沉,内积少活”,用好积墨,才能使全图厚重。(附图为唐凤岐所作图例)(10)
  
  


延伸阅读:

标签:山石画法

上一篇:山水画的构图(19)

下一篇:浅绛山水画技法(11)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