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同源
中国文字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它的雏形象简单的图案。后来在中国书画的发展中,一直有互为增益晴雨之功,加上中国画以线为主的骨法用笔,就又有"工画者多善书"之说。元代书画家赵子昂有一首专门体会书画互补的诗,"石如飞白木如箱,写竹a目金入铁通,苦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七画本来同"。即指以书法人画。沈石田受用篆法,赵之嫌用隶法,吴昌硕用石鼓文,徐渭用草书,可称是善于贯通书画脚。。
作为锤炼画线的手段,增强民族传统的特点,国自带着拿~点书法是必要的。但是过去强调到不恰当的程度,说是"书画异名而同体"也是不恰当的,比较贴切的说法是黄山谷的见解"画之关组透入书中,则书亦透入画中矣"。书画家赵之谦的"直从书法演画法,绝技未敢谈其余"。但把他的书法和画对照起来看,还不能就说是直接在书法中演出的,二者究竟有所区别。
画家兼擅书法,自古有之.其益处是:一可增强骨法用笔;二可提高题款水平;三可体会计白当黑的布局。古今对书画兼通的,历代不乏其人,如宋代的苏东坡,元代的柯仲平,明代的文微明,清代的郑板桥等人。他们各有精深之论见,如元代王蒙的鼓法中,常常杂以篆隶奇字;赵之谦"以篆隶书法画松";郑板桥"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残';石涛'右人以八法合六法,而成画法,故余之用笔勾勒,如篆、如草、如隶等法"。都可说明他们在不同程度_L,汲取了书法中的养分,使绘画笔法为之一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