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乐震文作品:北山南水总相宜

  我关注震文先生,始于他的第一本作品集1993年在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那时我在当社长,一读他的作品,便被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所吸引,印象特别深刻。次年,在筹划朵云轩1994年春季艺术品拍卖时,我和同事们主张在古籍书画之外,也推出一些优秀中青年作品入拍,震文先生那年还不过40岁,但大家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他。 其作品《烟雨江畔》列193号,尺幅不大,但构图奇巧,画面烟雨迷蒙,山色苍茫,颇吸引人。拍卖时,台下你争我夺,直到4.5万元才落锤成交。后来,我注意到苏富比也在香港拍卖震文先生的作品,苏富比一向注重质量,对青年书画家尤其关注其实力和潜质,他们力推震文先生也使我感到自己没看走眼。

  震文先生早先的山水画是传统一路的,大致以中国画传统笔墨、线条为主,融入日本绘画的烘染技法,注重表现江南的秀美山水。他的画追求自然质朴的静气。陈燮君先生评价其为“虚澹静谷,意气泰然,如月光下的清泉并不耀眼,却清光照人”。这种意趣透过他作品的远山、幽谷、寒江、瀑布、暮雪、烟树表现出来,如入无人之境,在人与山水的对悟中透析出一种空灵、秀逸和恬静。这既是审美的境界,也是哲学的境界。如《明月直见嵩山雪》,写雪后嵩山孤桥野村、宁静至极的景物;《山鸣古应》描绘群山之间瀑布飞流直下,声响打破宁静的感觉。在技法上,他主要从宋元借鉴灵感,在26岁以后的一段时间,他曾沉醉于宋元山水,尤其崇拜李唐、范宽,每日临习他们的作品到夜半三更,以得宋人笔意和气息为最高追求。体现到他的作品中,一是善于用线条来表现树、石、水,以比较准确的造型营造自然。他的线条或长或短,或重或轻,灵活挥写,细腻逼真的勾勒出景物。他最拿手的是画石、树、泉、云,这也是他山水的基本面,有了这几点,他山水画的构架就可以组合起来了。他的石,往往以犀利的皴笔,把山石的质感表现出来;画树更是用笔如神,以灵活而又细腻的线条,勾出树的枝干和叶片,姿态生动。他也是当代最善于画泉、瀑布的画家,往往通过墨笔和留白,把水的动态表现出来。二是他长期对自然气候的观察,使他在烘染技法的运用方面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他特别喜欢对烟云、月色、雾霭进行大片墨块而又细腻的烘染,营造出一种迷离的、有层次的效果。三是在用色上,总的以墨笔为主,施以淡彩,清丽雅致。如他早期的《半山松声》,就很典型的展示他的用色特点:以墨写山,略施石青。当然,也有艳丽的,如《垂枝迎飞泉》藤黄的大胆运用,给山树染上了一片金黄色,也很抢眼。

  1996年以后,震文先生对自己的传统山水进行了一次自我革命和有益的探索,在保留传统技法以及恬静画风的基础上,在构图和技法上作了较大幅度的跨越。这是由1996年他的太行山写生、游历引起的。他告诉我,看了北方的太行山,那种苍凉、那种雄浑、那种高爽,无法用原先的方式表现,它与江南秀美的山水有太多的不同。这以后,他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时期。我把他这以后的作品称为黄土作品,以示与前面所说的江南作品的分别。黄土作品以山西山区为表现对象,以北方黄色为主色调,在传统笔法的基础上引进变幻和叠加的绘画元素,透析出一种雄浑而又宁静的意象。进一步地去分析,一是作品的主调更为热烈,更有生气,这与他用色的变化最有关系。如《消息树》的红色,《万里长城》的用色。他虽然偶尔还用青绿色,但金色、土黄色、褐色和深红色构成了他黄土作品的背景色、主基调。黄是黄土高原四季的土色调,但在四季的影响下,植被的变化引起了画家的关注,有时他用紫色,这和青纱帐的秋高粱有关;有时他用青绿色,这是太行山春色所致;有时他大胆的用金黄色,这是因为秋天在太行山降临,层林尽染。我认为,用色调表示一种意趣、理性,西方画家最为擅长,但震文先生把这种理念 中国画里,并且结合的很自然。他在一幅作品中很少用多种颜色组合,而是,每幅作品一种色调,黑则黑,黄则黄,画面极为鲜明的给观者留下印象,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二是变形和叠加技法的运用,通过变形,增加了几何的山体块面和几何的结构。如《故城秋思》,山还是山,但更概括,更有几何感,更简练,因而也更雄浑有力;通过叠加的技法和物体之间的穿插,造成一种群山相连、层次分明而又延绵不绝的感觉,加上画家注意留白和大量地使用点笔技法,画面上有一种透明的视觉效果,因而更耐看,也更符合今人的审美心理。早先雾霭是他很擅长的绘画语言,到了黄土时期,如《流韵》中的雾霭也变成了条状,带有几何形、飘渺感,似乎变成了绘画中的留白,因而更加透明和透气。三是满构图,层层叠加,造成一种峰峦叠嶂的气势。他善于加工“零件”,每一个“零件”都精细描绘,他也善于组装,他把自己加工的“零件”放到画的整体中,满满当当,但又恰到好处。这一点可能与画家早期喜好范宽满构图的画风有关,不自禁的引入了自己的黄土作品中,但又是比较现代的。很多人一谈现代以为就是传统的失却,但实在是一种误读。震文先生的现代感不是纯粹西方式的,而与中国传统相依相存。他的点,来自于古代画家龚贤,他的构图,受到范宽的启发,他的线索、功力,几乎都是传统的延续;他的意趣,还是一个雅字,动感中的那种雅。谈到雅,我还想特别强调一下震文先生的绘画,不管是哪种风格或形态的,始终融入其中的就是“雅”。我认为雅是中国山水画非常重要的境界,或者可以说中国画天生就是雅的精神产品。古人是脱俗的,所以古人的绘画是雅的。但是今人的生活环境与古人大为不同,俗的成分更多了。艺术家要脱俗、达雅,难度大为增加了。这除了要学习古人、要训练、要有一个相对雅的生活空间以外,更重要的在于自身的修养,在于自身对中国画精神的理解。在这方面,我认为震文先生做到了。他的绘画无论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富有现代感的,都能雅在其中。这是难能可贵的,同事也是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比较喜爱和推崇他作品的重要原因。

  震文先生从探索艺术的道路上一路走来,不期已到了天命之年。这次经一些藏家、好友极力主张,震文先生才同意出这本画集。这其中有他早年的一些精品,更多的是近年的新作。作为阶段性的总结,这本画集无疑是出色的、耐看的,也反应出画家在艺术上的成功和成熟。我们祝贺他取得的这些成果,同时也更相信他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延伸阅读:

    无相关信息
标签:

上一篇:山水画画云注意事项

下一篇:山水画中的树木――枝干画法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