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699-759或701- 761),唐代祁(今属山西)人,字摩诘,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能诗、书、音乐。因历经变乱,消沉奉佛。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既能画青绿山水,还可以用“破墨”画山水,“始用渲淡”,“不衣文采”。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王维画以山水为主,其中尤以雪景居多。著有《山水诀》。
王维真迹已失传,流传下来的几件传为王维作品的,都不能肯定为真迹。
一、勾
王右丞关山积雪法步骤图一:勾
此图由一“开”一“合”两部分组成,近景占多半幅画面,远景平坡和远山只占极少部分,其余为天和水,题款在左上方天空中。
勾的方法步骤是:准备好同样比例的纸(放大一倍为宜),先用木炭条按比例定好位置,注意留出天空,再轻轻勾出草稿。定稿后,用狼毫笔先勾前景,从下边(近景)树木坡石开始,其次勾房屋,然后画上边的树和山。勾完前景,再用淡墨勾远景。勾线时位置按炭稿,但勾线笔墨变化应看范画,像临帖学书一样。勾线后可将炭痕用毛巾擦掉。
关于勾轮廓,清华琳的《南宗秘诀》说:“勾轮廓谓之初落墨,骨法是也。骨法内再加一二破法谓之石筋。虽寥寥数笔,阴阳向背之神已具,以后加皴破块,皆依此为准。”乇维《山水论》讲山与树的关系:“山借树而为衣,树借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须显树之精神。”勾线时应注意树与山石的关系,线条要顿挫有力,并注意浓淡干湿粗细的变化。
注意:临画时预留题字部位。字的大小,应按范画比例。标题字和画一起临,换上自己名字。
二、皴、擦、点
王右丞关山积雪法步骤图二:皴、擦、点
王维真迹现已看不到.但从其他同期作品来看·唐代皴法尚未成熟,蓝瑛及清代王犟仿毛维作品多为擦笔。既不是像披麻皴那佯的曲线,也不是斧劈皴那样的直线。而是用干笔侧锋擦出的麻面。同时,雪景留白较多,因此,暗部用干笔侧锋淡墨稍擦即可。另外唐人点苔恐未必如此多而重。临此画点苫可用旧笔,无尖锋的最好。
注意:皴擦墨色应拔干勾线的墨色·笔也应干一些。苔点则应浓重一些。点子大小应寸勾线的粗细适应,避免过大或过小。
清松年《颐同论画》“面山容易点苜难”。关于苫点之作用,清唐岱《绘事发微》说:“点苔一法,为助山之苍茫,为显墨之精彩,非无意加增也。“点苔之诀或圆或直或横,圆
者笔笔皆圆,直者笔笔皆直,横者笔笔皆横,不可杂乱颠倒,要一顺点之甩笔如蜻蜒点水,落纸要轻,或浓或淡.有聚有散大小柑间……。”清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说:“点
苔之法,其意或作石上苔藓,或作坡间蔓草,或作树中薛箩,或作山顶小树,概其名甘点苔,不必泥为阿物。”
三、染墨
王右丞关山积雪法步骤图三:染墨
画雪景时皴擦点都少,而重点在染墨。唐人画雪多加白粉,后人则多为留白。留白就是将山石顶端不皴不染,暗部皴擦以后,用淡墨渲染。树的枝叶按轮廓曲弯在其上边留出一些白,表现积雪,房屋则按勾线染外边,留出白色屋顶。染墨最少两次,第一次是分染每个局部的明暗,从下边轮廓线染起,向上逐渐淡化,以至最上全白。局部分染后,待干,再按大的部位,.组一组分染,分出前后。最后用淡墨染天染水,挤出白色的雪山。染时要注意水分适量。过湿则汹过轮廓线(应预备吸水纸,或废宣纸,发现将要泅出线时,急速吸干)。也不可太干,太干则笔触多而乱。所用的淡墨可事前调好,否则染一笔调一次不仅墨色不能·致,而且停停染染,墨色不衔接,染出的效果花而不匀。
一般画雪景,尤其唐代,多用矾绢。染矾纸矾绢时用两支笔,一蘸墨水,一蘸清水,先用墨染,再用清水笔将边缘处轻扣,分出浓淡,不留痕迹。清唐岱《绘事发微》说:“皴与染相洽,皴用于湿,染分浓淡,山水全凭被染得苍润嵯峨之致。”清孔衍拭《石村画诀》说:“可染二三次,惟无笔痕为妙。”
四、设色
此图可以不加色彩,王维曾说过“画道之中,水墨为上。”尤其雪景,用水墨表现更为淡雅。
雪景也可设色。应以冷色为主,蓝调子。步骤是:
王右丞关山积雪法步骤图四:设色
l、以赭石染树枝、树干、人脸、篱笆墙及房屋的木结构部分。房顶积雪处均用赭石在墨笔轮癣线上勾色线。
2山石部分只用用墨,不加色,如果设色,可用花青色橱淡墨,即成墨青色(或称螺青色)染山石暗部,染天,染水。染时注意留出积雷。
3、用花青调{淡墨点染树叶、苔,用朱砂或大红、胭脂点梅花。
4、按人物身份,用不问颜色染衣服、帽子、头巾等。设色时注意色彩的透明感,要均匀。设色的前提:必须水墨画完成,干后再着色。清盛大士《溪山卧游录》说“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清华翼纶《画说》强调“设色必于墨本求工,墨本不佳,从而设之,是涂附也;墨本不足,从而设之,是工匠之流也。故设色必须墨本既成,烟云漆部,斯愈设愈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