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壑松风图》局部1
《万壑松风图》局部2
《万壑松风图》宋 李唐,绢体,设色,纵:188.7厘米,横:139.8厘米。
李唐(1066-1150年),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北宋末南宋初画家,字 古。初以卖画为生,徽宗赵 (1100-1125)入画院,成为宫庭御用画家。继董源、巨然、郭熙、范宽之后,开一派山水画对后世影响深远。今日,还是我们借鉴传统,临摹精典 的不朽之作。
《万壑松风图》是李唐七十二岁左右的力作, 老当益壮,真气 满,在艺术造诣上已然,炉火纯青。此图并没有“万壑松风”的题款,是后人根据作品的意象 定而成为之。其实画面整体的意蕴远远的超出“万壑松风”,我们为称之为“山呼万岁”更为贴近作者的原创思想。或是对君主的敬畏,蔌是对自然的崇拜,下有 磐石董稳,中有群松欢呼,左右玉带相绕,白云簇拥,群山 立,主峰巍峨肃立,一派森严庄重。充分展现了儒家所提倡的“群臣之礼”。是中国山水画“以形媚道”的精典之作。
一、临习目的:
李 唐以北方山水为塑造对象,创造了有别于前人的绘画语言与意象,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别开生面,至使山水画“又一变”。在中国水画“披麻”和“斧劈”(所谓南北 宗即以此为界)二大法门中独占半壁江山,成为北派的代表人物,艺术的学习与创作,不可以狭隘的去界定与选择。所谓“南北宗”是董其昌人为的划分,后世的学 习和借鉴万万不能贬北褒南,或贬南褒北。集南北结合,集秀润与苍茫结合,使之“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得南秀北雄之意象,是为大美。
《万 壑松风图》临习有二个要点:一是读画,最好是看原作,或还原较好的复制品(原大),用心体会作者的胸怀意象,被其浸染,被其感动;二是努力在心、眼、手上 把握《万壑松风图》丰富的结构意象,如山石的排序,大小的参差,树林的穿插,远近,跳动与静谧的统一,山势的起伏。响应、顾盼以及主与次虚与实的关系;三 是悉心把握东西中丰富的笔墨语言,或大斧劈或小斧劈,或钉头鼠尾,勾擦结合,点线结合,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发现规律,撑握规律是我们的目 的。
二、工具、材料:
毛笔:狼毫、兼毫,以稍硬为佳。石 、山马之类过硬,不够含蓄。纸张:熟绢、熟宣、麻皮均可。麻皮好用,又便宜,可用于练习。整幅临摹应用熟绢或自制(豆浆兑水,在生宣背后均匀涂刷,干后即好)。
三、临习要点:
1. 多临。在前面几个范本临摹完之后。心、眼、手均得所提高,所以在临习《万壑松风图》的时候就可以直接上手,在反复多遍的临习中,逐渐体悟、逐渐撑 握。2.分析画面的笔墨关系,结构关系从中发现大与小,正与侧、方与圆以及大斧劈与小斧劈,小斧劈与钉头鼠尾的对比使用。如局部①图中,右上山头左侧整体 的语言是以侧锋皴擦的“斧劈皴”,且以横线结构为主;而其第二层却采用了“钉头鼠尾”的皴法。改为竖线国第三层也是竖为主;其下又是较有秩序的横线结构。 这其中有形式结构的变化。也有“形”“质”的变化。“斧劈皴”以山石为主。“钉头鼠尾”多表现石中夹土。其它的山石亦有灯头似的规律。左侧为侧锋皴擦,右 侧就是中锋勾线。这对之统一的规律一定要看得到弄得懂。这是深层次的学习研究,只得皮毛永远做不成学问。3.勾线务必中锋,如折钗股,圆劲挺括,“斧劈” 之侧锋亦不要将笔斜倾,努力使笔杆直于画面。只是将锋偏于一侧(此使笔诀窍)。4.下笔有神。不可犹疑,不可描摹,斩钉截铁,凛然君子之风。
四、注意事项:
1. 不可急躁,北派山水之所能被贬,大多苍茫有余,秀润不足。李唐开一代山水之宗,并不分南北,皆大欢喜。临习之时务必干中求润。硬中求软。苍茫中求秀润。虽 极雄活阳刚却失温采儒雅,此意象尽有笔墨中。2.深入,画不能深入,徒得虚势, 害终生。临习此范本一定要把课时做足。3.局部临摹不宜打草稿,宜直接 上手,画准画不准不重要,生要的是大的笔墨意象是准的。整体临摹时可以勾一下轮廓,亦不可将细做草稿。
五、 课时安排
每局部2~3遍,尺幅大小于六尺开四,整幅1~2遍。局部临摹每遍不少于6~8课时。整体临摹每遍不少于24课时。
(此范本是通向中国山水画圣殿的一把金钥匙,只此一件,认真的临习后,便入的堂奥,惜少有人下得工夫)。
《溪山红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