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高》作者:明 沈周 纸本设色 纵:93.8厘米 横:98.1厘米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年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幼承家学,初得父沈叵吉、伯父沈贞吉指授。四十岁前取法王蒙,中年以黄公望为宗,晚年醉心于吴镇。“不应科举,长期从事绘画和诗文创作”,逐渐形成了笔墨缜密坚实,构图宽博大气的风格。
将《庐山高》置于第二章临习,虽于作品时序有背,但十分的有利于学习的渐次深入,此范本看似庞杂繁冗,在语言的塑造上却简约而统一,便于初习者上手入门。
此图在笔法上以王蒙为宗,融董源、巨然之法,稳健细谨,层层深入。在意境的妙造上更是将崇高的人格理想与壮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成为史上“最牛”的尊师之作。如何的体会“以形媚道”,也是此范图学习的重点。
一、临习目的:
《庐 山高》为沈周41岁正值壮年的力作。作品以为恩师祝寿为题,借山高水长的意蕴充分表达对恩师的崇敬。整个作品围绕了一个主题—---“德高望重”。中国山 水画“以形媚道”,在此作品中有深刻的显见。大家在整体临习的时候,一定要读懂作者“苦心经营”的意趣。在局部的形质上,在境的造势上,在大与小,虚与 实,主与次的经营上,悉心体会如何的才能用山水的语言去状述精神的才思与望想。
《庐山高》鸿篇巨制,意境深远。但在笔墨语言的塑造上,却能简约而凝炼,同时又不失丰富性。所以没有必要分割太多局部去解析临摹,将如图(1)认真的临摹1~2遍,即可整幅临摹。
二、工具、材料:
毛笔:狼毫或狼毫加健。
纸张:生宣(净皮、棉料、麻纸均可)。
三/临习要点:
1. 在临摹了《溪山行旅图》、《青卞山居图》之后,可以将材料从“熟”转到“生”了。生宣不宜掌握,但它最适合中国画水墨的生发了。沈周借鉴并继承了王蒙的笔 墨语言,但并没有太多的发展与变化。沈周的高明之处是在画面的形式意蕴上拓展了一个更大的空间。所以,形式和意蕴是临习《庐山高》的第一要点;2.注意笔 墨变化。同一种笔法,左侧为“墨画法”,右侧为“白画法”。悉心揣摩它们不同的表现方法,在对比中寻找统一的为画法;3.笔法:宜松、宜毛、中锋为主,侧 锋为辅;4.墨法:“干积”和“湿积”相结合,力求苍润厚重。
四、注意事项:
1.注意干湿的笔墨变化及相合。2.用笔宜松、宜毛。笔墨之妙在于“用水”,每次醮墨之前应先舔清水。使之前浓后淡,一气用尽、用干,复醮清水,再舔新墨。
课时要求:局部临习1~2遍,整体临摹1~2遍,不要小于原作尺寸。
将《青卞山居图》放在《庐山高》之后,便于大家渐次的向高层递进。沈周在意境的开合 上胜于王蒙,但在笔墨的运化上,还没有取得超越王蒙“元气磅礴”,“纵横离奇,莫辨端倪”的“水晕墨章”。我们当悉心的体会与领悟王蒙“松而毛”、“枯而 润”的笔墨意象,不可稍有狂躁与轻率。
《青卞山居图》
《青卞山居图》局部
《青卞山居图》元·王蒙 纸本水墨 纵 厘米 横 厘米
王蒙(1308~1385)元画家。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外祖父赵孟 。外祖母管道升。山水画深受赵孟 影响,进而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对明清及近代山水画影响甚大。
将《青卞山居图》放在《庐山高》之后,便于大家渐次的向高层递进。沈周在意境的妙造上胜于王蒙,但在笔墨的运化上,还没有取得超越。王蒙“元气磅礴”,“纵横离奇,莫辩端倪”的水晕墨章,我们当悉心的体会。“松而毛”、“枯而润”,不可稍有狂躁与轻率。
一、临习目的:
通 过临习与解读。在心、眼、手三方面努力把握王蒙“水晕墨章”、“元气磅礴”、“纵横离奇,莫辨端倪”的笔墨语言。首先是读懂,只有心领神会,才有可能心手 相应。笔墨的浓、淡、干、湿以及轻、重、徐、疾,是点线“形质”的塑造方法。认真的解读它们从“形质”到“意象”的笔墨关系,辨证的去分析比对,我们才会 有深层次与古人神交意会,得以“真传”。
二、工具、材料:
毛笔:以纯狼毫或羊毫加健为宜。上好的“大白云”为佳(市场上的狼毫笔大多掺杂使假,纯狼软硬兼施,假狼生硬枯槁)。纸张:以皮纸为佳,棉料亦好。
三、临习要点:
1.用 笔宜松、宜毛。松则灵、则活,毛则厚、则苍润;2.用笔盘曲,一波三折,或细如牛毛或状如解索,悉心解读画面中或疏或密、或曲或直、或轻或重、或浓或淡的 笔墨秩序问题,发现规律,举一反三;3.行笔宜慢、宜轻。如太极拳之意象,柔中带刚;4.先用淡墨皴擦,复用浓墨提神。
四、注意事项:
一定要看悉心读画,理解比动手更重要,其中浓淡干湿的混合使用,点线形质的“松、毛、淡”,都要反复的推敲,胸有成竹尔后直接下笔临摹,不要刻意追求形的准确,至关重要的是笔墨的形质与意象。不要画累了、画腻了。
图局部精彩丰富,可谓窥一斑而知全貌。将此局部的问题解决了,整体临摹就只剩下构图的问题了。
课时要求:局部临摹3遍,整体临摹1~2遍。不要小于原作尺寸。
《万壑松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