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告诉你怎么画出深厚华滋的山水

  5、 墨破色与色破墨。黄说:“墨点冲破彩色与彩色渗破墨色,感觉不同,前者性和,后者性烈。”有时,黄宾虹将墨破色与色破墨混合运用,看去不可分辨,这又是一 种方法。他的有些作品,很难分出哪是墨破色,哪是色破墨,浑然一体,似无法则。但是,只要细细体味它,就可以体会出它是"入乎规矩而出乎规矩"是一种“无 法而有法”。

  黄宾虹告诉你怎么画出深厚华滋的山水

  黄宾虹 湖滨山居 1947年

  6、泼墨(彩)铺水:黄宾虹泼墨,无非是要将画面的整体感加强。泼墨得法,还起一定的组织与调节作用,如山川有氤氲之气、如云烟有体质、江南之山苍润,泼墨可助之。他画的富春山色,就用泼墨成之,由于用水足,画面清盈,似有光泽。

  7、焦墨--宿墨层次:用焦墨宿墨来强其骨。焦墨,笔渴而浓。用焦墨枯笔,并善于润湿出之,所以获得"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之妙。但若用是不好,干与润没有统一起来,画面就会出现“墨太枯则无气韵,墨

  太润则无文理”之弊。

  第三步:铺水--宿墨点提精神

  8、铺水:主要用于接气。铺水,用的并非清清的水,而是利用笔洗池中含墨的水。黄宾虹作画,泼墨与铺水所不同的地方,仅仅是铺水比之泼墨的更薄更透明。

  9、 宿墨提神:宿墨,即将磨好的墨汁,墨滓储蓄起来,不湿也不全干,近粘液状。“浓宿”,浓到如漆。若用上好的墨作宿墨,既黑又发亮。宿墨也可当作色彩用,当 墨点层层点染时,用上几点宿墨,更加醒目。画烟雾迷蒙,黄宾虹则以宿墨掺少许藤黄点染,然后铺上水,化开之后,立见奇效。“黑墨团中天地宽”,也正可以用 来形容黄宾虹山水画的用墨特色。宿墨不易用,因为当笔墨干后,笔笔已经分明,欲加宿墨不能浑融,稍有败笔,就暴露无馀.所以宿墨用笔,不能拖、涂、抹,必 须笔笔落点上去。

  黄说:“画用宿墨,其胸次必先有寂静高洁之观,而后以幽淡天真出之。”除此之外,还有渍墨、饱墨、水破墨、亮墨之说。亮墨,“每于画中之浓墨处,再积染一层墨,或点之以极浓宿墨,干后,此处极黑,与白处对照,尤显其黑,是为亮墨。亮墨妙用,一局画之精神或可赖之而焕发。”

  黄宾虹告诉你怎么画出深厚华滋的山水

  黄宾虹 山居

  在 中国传统绘画中,笔墨负载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成为其艺术方法、艺术形式主和艺术风格的代名词。中国画强调墨以笔为筋骨,笔以墨为精神,笔 墨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不同的笔墨风格往往成为不同绘画流派重要标志。从唐宋至元的山水画发展史看,山水画风格的每一次转变,其变化都主要反映在笔墨上。

  与历代名家一样,作为一代山水画大师的黄宾虹,不仅也有自己独特的笔墨特点,而且在笔法、墨法方面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理论观点,最重要的就是“五种笔法”和“七种墨法”。

  五种笔法即“平、留、圆、重、变”

  一是“平”:指运笔平缓,力度均匀, 持重而行,气韵贯通,无跳跃,不漂浮。黄宾虹认为,用笔要如锥画沙,起讫分明,笔笔送到,不许有柔弱处。

  二 是“圆”:指线条圆浑沉厚,富有弹性,树无寸直,石也多圆笔画法。宾翁认为,要指将书法用笔方法的圆转应用于绘画。画笔勾勒,如字横直,起笔用锋,收笔回 转,篆法起迄,首尾衔接。要如“折钗股”、“莼菜条”,连绵盘旋,纯任自然,笔法线条婀娜中保持刚劲,圆浑润丽而不能流于柔媚。并进一步指出,董、巨披麻 皴用笔圆笔中锋,圆融无碍而绝去圭角。

  三是“留”:就是用笔要控制得力,收得住,如“屋漏痕”,积点而成线,不疾不徐,笔有回顾,上下映带,起止无痕,线条沉着而质厚, 力能扛鼎。并指出,南唐李后主“金错刀法”与元鲜于枢悟笔法于车行泥淖,皆为“留”法解。

  四是“重”:用笔要有力透纸背的力量感和厚重感,如“高山坠石”。并具体说到,笔在纸上运行要沙沙有声,入木三分。

  五是“变”:是在平、圆、留、重基础之上的综合变化和相互混用,得古法而超古法,如轻重、提按、顿挫、方圆、缓急等等,在变化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墨法上,宾翁总结出七种方法,即浓、淡、破、积、泼、焦、宿。

  一是浓墨法:即墨中掺水较少,色度较深,用以表现物象的阴暗面、凹陷处和近的景物。浓墨要浓而滋润、活脱,用笔头饱蘸浓墨后速画,不可过量,过多容易板滞、不生动。黄宾虹引用东坡言“若黑而不光,索然无神。要使其光清而不浮,精湛如小儿目睛。”

  二是淡墨法。墨中掺水较多,色度较浅,用以表现物体的向光面、凸出处和远景。淡墨容易产生软弱无神之弊,所以用淡墨要明净无渣,要“淡不浮薄”。宾翁举例,李成、董北苑是善用淡墨的高手,用以表现峰峦出没,云雾显晦,岚色郁苍,咸由生意,溪桥渔浦, 洲渚掩映,等。

  三是破墨法:在墨色将干未干时进行,以利用水分的自然渗化。用笔的方向也要注意变化,直笔以横笔渗破之,横笔以直笔渗破之。破墨法的特点是渗化处笔痕时隐时现,相互渗透,纯为自然流动而无雕琢之气,有一种丰富、华滋、自然的美感。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水画基础教程

下一篇:古代画家着色及研漂颜色方法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