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先生在写生
写生是画家师法造化的重要途径,是艺术创作的思想源泉,是绘画作品的基本素材,是个人成长进步的客观载体,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很多画家忽视写生的意义,也有很多画家不明写生的真谛,还有很多画家知道写生的重要却不知道写什么,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画家自身的进步和整个山水画创作水平的提升。因此我觉得很有必要对写生的技巧和境界作以下体会。
技巧:
一曰游。人的见识最初都是从游开始,游扩大了人的视野,使人不拘于虚。游的作用古圣先贤和历代师长都讲的很明白了,然而游的技巧却很少有人做明确的研究。其实,游既然是为了扩视野、长见识、见实情,那么技巧也就很简单了,游应以“补缺”为要,所谓“补缺”就是去游那些自己没有见过事物,体验那些陌生的情景,以此来增加自己的生命体验和见识阅历。所以每一个绘画者的写生都是从游开始。因此山水画的第一幅成熟作品便是展子虔《游春图》,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老的画卷。
二曰看。看是游的目的,游的过程中始终在看,只不过不单只用视觉,还得调动其它感官的配合,综合用心才能有所得,会看的才能真正领略每一项物事特有的意义,如《陈毅将军看松诗意图》。
三曰观。大部分人可能以为观就是看,二者没有区别,笔者是在玩文字游戏,其实不然,我这里观和看所指侧重不同,看主要是指了解轮廓,引起发思考。而观则是指驻足久视,遥想画外之音,景外之情。如朱竹云《松荫观瀑》会让人生发时空联想。
四曰赏。对于非常美好的,不同于一般的,不易得见的景物用看和观则都不够了,所以需要用赏。自然造化神奇多样,虽然千差万别多有不同,但对每个人来说都有好恶之分,美丑之别。赏要有难得之美妙景色和难得之心胸气度方可得其要害,画出来的多是对胜景的钦慕,如李可染先生《漓江胜境图》,让无数人不禁神往。
五曰读。读是对于那些游而留恋,看而不透,观而不止,赏而不足的物事,则需要仔细研读,挖掘其内涵,发现其价值,汲取其精华,消化其营养。有人说,看一个人有文化的人就如读一本书,其实好景物也是如此,细细的体味和研磨中总能读出与众不同的地方,体味出其它人体味不出的感觉。
六曰品。品是强调对那些触动自己内心感觉的情景进行细读和重读,反复嘬取、咀嚼其中的后味,而后获得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品出的味道便是写生的成果了,有了味道便可以写了,否则便会写之无物,空洞单一,一片死寂,毫无生机。
七曰写。写其实就是画了,在我看来写是不急于动笔的,也不是见一处写一处的,如果那样世间的山水无数,写不完的。而且随处乱写的画家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因为摄影技术的发展其实替代了绘画最初的原始功能,甚至有人认为“摄影昌盛、绘画必死”。其实绘画的生命就在于它本身的艺术造型方法和思想表达方式有摄影无法替代的功用。
八曰造。造便是绘画创作的过程,如果说前七个技巧都是讲艺术源于生活,那么这个技巧就是高于生活的手段。造就是将有形之景物化为无形的思想,再讲思想通过提炼和组合造出有形之作品。这是当今花坛很是有大师的原因。即便是有所谓的“大师”也是“人造”的,这些个“人造”大师都是画商的炒作和金钱利益的吹捧而来。其实很多人花了大量的力气于“造名头”、 “造行市”,却往往忘记了“造境界”、“造作品”,真是舍本逐末,让人不禁惋惜。
境界:
从游一山一水到看千山万水。小的时候,我总是认为天就是羊山平和我家后面那道大梁顶着的,世界也就是我能看到的最远那几座山组合起来。父亲给我讲“坐井观天”的故事,我还固执的认为我的看到是整个世界,比井大了不知道多少万倍,内心甚为不服。长大后才明白,人生受制于时空所限,目力和思想都是有范围和穷尽的,小到个人,大到整个人类,都只能是“坐井观天”,尽管科技无论如何发达,我们还是无法窥探宇宙之万一,无法明了世理之豪厘。若要画一幅好山水,游的少了便不知道如何裁剪,看的少了则造不出山水的境界。古人无论修行或者做学问,都要强调破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绘画更是如此,画者唯有在永恒的游历和行进中才会有所得,有寸进。否则容易出现“指鹿为马,照猫画虎”的病垢。认识是最大的成就,同样也是最大的问题。
从观此山此水到赏非山非水。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始终不会忘记联系思维、对比思维、归类思维、分析思维这几个基本的方式,如果缺少了思维,一切都是过眼烟云,即便是“踏破铁靴”,也难觅有价之物。孔子有云:“学无长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画家师法造化更是如此。最好的老师不是孔子,也不是任何一个其它人,是用自然造化开启自己的智慧之门。山水画创作的关键就是师法造化,融会贯通。千山万水在绘画中皆可信手拈来为画者所用,这样的境界和技巧就是摄影无论如何发展也替代不了的。
张大千写生在写生
从读今山今水到品古山未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相对于短暂而渺小的人类来说,山水万物都是长久永恒的,但在这些永恒之中却时刻都有着不同的变化。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人的两只脚不能走进同一条河流”,强调了事物的变化,其实山水的变化因时令、昼夜、天气等众多因素的变换更迭而又出现许多不同的情景。一个优秀的画家应该是善于观察和把握这些变化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作品,虽片纸点墨却能表达古往今来。甚至画出千百年后的未来实景也不是什么神奇的事情,当然对错与否,相符程度如何却需要后人千秋的验证和判断。
从写形山色水到造魂山韵水。画有形之山水易,画无形之魂韵难。现今的山水乃是沧桑巨变的结晶,烈火春风的巨著,本身宣泄出很多人类无法用有限的目光在现实中触及的深邃。那些风霜雨雪的浇淋、电闪雷鸣的轰击、火炼水蚀的洗礼、沧海桑田的迁徙……都被深深的掩埋了。一幅好的山水,至少应该是魂灵活跃、神韵俱足的。若无魂灵神韵,则不能是画作,最多只是照片和临摹。照片是没有生命的,这类画作定然会被伟大的摄影技术所替代;而临摹的无论是前人之画作还是今世之实景,最终也是需要拔高提升,方可等大雅之堂,成名家之作。